在美术在课堂上,相比”抢权”而言,我更常用、更喜欢的是“随机挑人”的功能。强权容易让手速快的同学重复回答,甚至还没听清问题就开始用遥控器按按键。"随机挑人” 是通过电脑随机在全班学生中挑选出一位来回答问题。"随机挑人” 与"个人抢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随机挑人” 使每一个人都有被挑中的可能,使全班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而“个人抢权"则是有意愿参与的学生才有机会。"随机挑人”的”优势”是公平性与随机性,可它的“劣势”也是这种不确定性,因为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不知道下一个被叫起的是谁。正如王博士在文中所说的”挑人只是手段,促使每一个人都思考教师的问题才是目的。”所以,如果老师想要有意识地将某个问题留给班里特别的学生,那完全可以把技术的"随机挑人”与你的“针对性挑人”结合起来,去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抢权”与“挑人”的艺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在拜读王绪溢博士《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时,随着陈蕾老师的第七讲,“抢权”与“挑人”的艺术时,...
-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二模块重点阐述“技术的优势”,分为四大部分“变革传统教学的信息技术、抢权与挑人的艺术、教学视...
-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你会发现,越到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越不爱发言了。从低年级的“小手如林”,到中年级时还有“半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