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为什么叫“社火?”我也说不清。社火开始年代相当久远,后来逐渐演变成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形式,在邵家沟它是过年期间祭神,娱乐,交流,庆祝等为一体的盛大集会活动之一。
我小时候,每年冬季十一月,腊月,农民们就开始酝酿春节耍“社火”的事宜。先由全社的村民选出有专长,能力较强,有一定威信,又乐于替大家办事的“团长”,然后确定当年要排的戏剧,选拨演员,(那个时候,谁家的子女能被选上唱戏,是相当不容易的,要有背景和靠山,对家长来说,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鼓手,板胡手等。并请有经验的师傅当(导演),我小的时候称为“把式,”.白天黑夜进行拉戏(排戏)。
耍“社火”,大多在正月初二到十五之间,时间长的时候要耍到二月二。“社火”首先在本庄开始耍,接下来就是出庄耍,有时是外庄口来人请,有时是本“社火”团里派人到各庄口下旗(定戏)。不管是外庄口请还是下旗,“社火”队伍到达外庄口时,都是在天黑之后。快到某庄口时,庄里人鸣放鞭炮,接“社火”,表示欢迎;进入庄口,罗鼓齐鸣,即有说仪程的人和外庄口的人说仪程,互问互答,说仪程者唱几句开心的祝福或颂扬之词,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年年有余,吉祥如意,来年风调雨顺等等。全庄男女老少借此机会,亲朋好友互问吉祥。年青力壮者跟着“社火”队伍转,年老者坐在演出场所等待,边抽旱烟锅,也边谝闲传,也互换葵花籽,洋糖年货,真是其乐融融……
演出节目一般第一场都是折子戏,称神戏。第二天晚上就演本戏,“侧美案”,“大登殿”,“游西湖”,“劈山救母”等等。附近各庄口的人们都来观看,做卖买者借机摆出糖果,小孩拥挤争购,热闹非凡。一直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一天,演出才告结束(烧社火)。
邵家沟的“社火”势力强大,导演是通渭秦剧团的王玉玺师傅,名演有;唱包爷的王把式,唱李良的李把式,唱薛平贵的靳把式,司鼓刘把去,板胡马把式,名望很大,每年演出在甘肃的靖远,宁夏的海原,西吉等周边庄口。
自从老戏开演以来,邵家沟的“社火”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起起落落,时兴时衰,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它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流传了下来。
如今邵家沟的村民大都被“城市化”浪潮“卷”到城里去了,留守者己无力再举办以前的那种“社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