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相比从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体现在什么上呢?是知识的爆炸。还从未有过一个物种能够掌握如此多的知识,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也没有一个时代像如今这样信息量巨大。正是又一“几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但与此同时,人们的阅读形式随着网络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么,我们该如何从信息的汪洋中海底捞针呢?
关于真理,向来有两种看法。第一个是以培根为代表的归纳法一派,认为通过阅读自然之书,归纳真理。这种说法是与中国四书五经中的所谓格物致知是很相近的。第二种是笛卡尔一派。他所主要支持的观点是普遍怀疑,以及真理由理性的推理得出。这与王阳明所主张的心学有一定相似之处。
普遍怀疑在笛卡尔的年代并不受待见,这主要是因为笛卡尔生活的时代变数太少。人们可以清晰地预见到,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似乎都必然会过着和自己一样的生活。不知道多少年未曾扩充和改变的真理体系并不欢迎新来的居民。因此笛卡尔的这一方法也得出了众多带有主观色彩而非理性的结论。例如,身为一个神学家,笛卡尔第一件事就证明了上帝是存在的,并且将其列入“公理”一列。
但是在如今的世界,普遍怀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精神。人们如今的困境在于太多的“真理”涌入,以至于真理这个词失去了意义。此时的人类就像一个饿坏了的孩童暴饮暴食。以至于每一个个体都要为他的消化付出几分精力。所谓的普遍怀疑之精神,并不是指故意持相反的意见,更不是指阴谋论。而是指怀疑我们在网上的遇见的每一条消息,力求做到求真务实;怀疑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每一条知识,力求做到过心过脑;怀疑我们既定的每一条规则,力求做到拒绝盲从。这也要求我们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而又避免胡搅蛮缠之能事。
怀疑很容易,怀疑一切也很容易。这其中最难的一点,便是在无脑接受和杠精本色之间找到一个黄金中庸的一点,使得我们可以甄别真理而又不掠过真理却视而不见或浪费过多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杠精自居“怀疑精神”、“求证精神”、“一丝不苟”但却总是招人厌烦,不愿听他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