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鲜活,源自一种成长的力度
无羁的自由,阐述敢于自我的态度……
这是一篇关于摄影的笔记,这也是一个关于摄影师的故事。
单纯的“摄影”,于他来说已显得不够;单纯的“美文”,于我来看,亦感觉苍白。摄影,可以触碰到文字无法表达的高度,文字,应该从摄影中找到可以深化的主题。于是 ,从摄影所结构的概念出发,我发现,摄影不仅有文学的境界,亦有电影的审美,同时,它还是一种诗歌的截句……
■ 青春的力度 —— 从电影到摄影……
青春,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赤裎,生命的态度,值得我们用最勇敢的表情去诠释。
我所理解的摄影,是一种内心的反观,从光影的变幻中,透视对世界的理解,从构图的设计中,侧漏对价值的包容。摄影,也是一种主观的伸张,因此,摄影从来不应该是单纯的截取。尤其是人像摄影,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摄影其实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过程式的体现,摄影师通过镜头,把对事物的理解转化为一种独特的视角,利用视觉架构,以影像的艺术抒发来引导观者,最终阐释出对现实存在的美学思辨和精神告白。这,便是人像摄影所追求的意境。
摄影,应该是一种注重精神表达的艺术。摄影如果只是机械地复制影像,则无法表现创作者自身的阐释意图,因此,摄影与一般的手机随拍是不一样的影像定格。摄影,尤其是以人物为主体的摄影,是摄影的高端创作。因为通过人物的肢体和表情去发掘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更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矛盾,进而从“人”的角度,“看到”创作者内心对世界的认识……
这里是一组人像摄影作品,摄影者是『文青年代』摄影栏目特约作者向黎明。这是一位有独到思想的青年,酷爱摄影并对人像摄影有着专执的热爱和特殊的理解。其作品近期作为红豆音乐电影评论文章的文字配图,在简书等媒体发表,得到关注和好评。成为朋友,也算是因电影而结缘,电影与摄影,殊途同归,都是一种审美思维,自然也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共鸣。这里,『文青年代』特作为专题予以介绍,与简书上年轻的摄影爱好者一同分享其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 突破激情封锁线 —— 力量、线条、思想……
他对于自己的作品,是这样理解的,他说自己其实一直很喜欢摄影,因为喜欢摄影,尤其是人像摄影,于是更喜欢经典的黑白文艺电影,从中寻找电影与摄影之间微妙的美学元素,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
在他看来,电影与摄影,有相关的联通,也有各自的精彩。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对于经典的电影,总是尤为钦赞。他也很欣赏杨德昌导演的《A Brighter Summer Day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种摄影风格,尤其是那些在阳光里执酷的青春的线条,因为渗透着一种“酸痛”,于是诱发出某种灵感,释放出年轻的躯体中悸动奋张的气息。那是一种生命的鲜活,更是一种成长的力度,而他,喜欢这种无羁的自由,在这个敢于自我的年代…… 拍摄这组作品的时候,他的定位就是——不想太受某种约束 !
有时候,青春是一种蛰伏的状态,也是一种欲望的升腾,我们终究是要在一次次的伤痕累累中学着去把握青春的长度。就像那部电影说的,“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被改变的,只是我们,还有我们眼中的 ——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