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书屋
朋友,你有多久没读诗了?
成年人的世界似乎已经太拥挤,很多无形的压力让人感觉有一点窒息。记得小时候我们会背唐诗宋词,初中时读海子、席慕蓉,到了高中、大学我们全身心地投入社会里,却时常忘记自己的灵魂也需要诗意的栖居。
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成年人比小孩子更需要一些温暖的慰藉,因为他们见过黑暗,只身孤勇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
余秀华在诗中写道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个春天。”是啊,哪怕生活不如意,哪怕人生很平凡,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应该得到尊重。
诗中自有暖阳,最慰人间薄凉
我有一句最喜欢的诗,是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每当我陷入黑暗中,我会想到这句诗,它就像夜里的星星一样,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没事的。
诗歌,是有力量的。年纪越大,越不喜欢词藻堆砌的文字。余秀华说,诗歌是通向灵魂的。我深以为然。真正的诗人都是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爱与恨、悲与苦化作一句句诗行。他们的文字,是和自己的人生有紧密联系的。
写作的人有时候会感到焦灼,感到心底里有种强烈的愿望,非要坐到电脑前把心中所想给写出来不可。余秀华有一首诗叫做《美好的生活是坐下来,把字打上去》,她写道:
“而总有一个时候,我洗净双手在这电脑前坐下来,把字打上去它们也许并不会说出什么如同心里装不下的富足争抢着跳上去”
读她的诗,不用担心会有虚伪与做作。她自幼患有脑瘫,又经历了离婚,命运的坎坷让她看开了很多东西。她说自己唯一的好处,就是不虚伪。人们总是关注她的疾病,关注她一些直率的言论,但是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去读读她的诗呢?可她不在乎,因为她写诗并不是为了觅知音的。诗,是她的药。她写诗,其实就像在煎药一样。她把世间治愈不了的伤痛,交给诗歌去医治。
有人说,很庆幸余秀华有诗为伴。如果说,命途坎坷对于一个感情丰富、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是种遗憾,那么,有诗歌去慰藉她,也算是一种弥补吧,至少她写诗的时候,是快乐的。
“有时候,我是生活的一条狗”
她的诗,能写出一种活着的卑微。成名之前,她生活在湖北一个叫横店的村庄里。那里的夜,有漫天的星子。秋天的院子里,总是有粮食丰收的喜悦。可是,这些也掩盖不了生活的残酷。她的丈夫曾薅着她的头发,把她的头往墙上撞。她的疾病,困住了她的灵魂。她的处境,让她的心备受煎熬。她在帮父亲种花生时,会想到自己,她在诗中问,“老天,你在种我的时候,是不是也漫不经心”。
身体的疼痛,是会让人变得消极的,可余秀华早已学会了与疼痛相处。就比如,胃疼对她来说,是对自己存在的一种提醒。这也是一种对生存的适应吧。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曾说有了胃病之后,连吃口地瓜都是奢侈的,牙齿坏掉之后,看见卖糖葫芦的就只能看看。对于疾病和疼痛,只有硬着头皮去承受。
在余秀华的这本诗集里,还写到了母亲的病。
“病房里,她蜷缩在十一月,身子越来越薄她的子宫也越来越小我们都怀疑,我曾经在那里居住过”
比起自己的疾病,亲人的病痛,往往让人更难受,因为你再爱他,也不能代替他去承受痛苦,只能像看一朵枯萎的花那样,煎熬地等待它的凋谢。失去母亲,有时候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家。母亲在,家中的摆设、饭菜,甚至是味道,都是她独有的。母亲去了,家就像失去了灵魂。我从不会怀疑女性在家中的地位,因为她们确实在家里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很多坎坷,余秀华说“有时候,我是生活的一条狗”。但是,像野草一样卑微的她,也有着野草一样的坚韧。所以,她这句诗还有下半句,她写道:“更多时候,生活是我的一条狗。”
谁不是这样的呢?哪怕经历了一次次的打击,却依然要执拗地活着。
“爱,从来都是让我们失去自由”
虽然余秀华在诗里执着地写“爱情”,但是我总是感觉她对爱情的热烈追寻,是建立在对爱绝望的基础上的。她好像知道自己永远找不到理想中的恋人,于是,她把心底的感情完全寄托在诗中的想象世界。一提起爱情,她就喜欢用到“灰烬”这个词。她对朋友说,“我们都是灰烬塑成的人形啊”。也许,身体的血和肉都被消耗殆尽,连躯壳都没有了,只剩下灰烬。这灰烬,是经历坎坷的结果。她不再对爱情抱有天真的期待,只是静静地等待结果。所以她说“反正一个女人的血举不成火焰,反正有没有火焰最后都是灰烬”。
“我爱,却得不到爱”。于是,哪怕在诗歌里,她的爱情也是充满了苦涩。她厌倦了争抢,她总是在等待。白天,她的爱人忙着应付其他的女人。他的白天是漫长的,而她的夜,比他的白天还要长。她甚至绝望到,去等待他的暮年。
她的忠贞与他的凉薄,让她只能用一种“灰烬”的姿态去等待。她说,“爱是一场远方独自的焚烧,是用灰烬重塑的自我”。是啊,有血有肉会疼,只有化作灰烬才能抵抗爱情的虚妄与折磨吧。
小的时候,我总以为爱情和衣服食物一样,是每个人都要有的。长大后我才发现,一个人没有爱情也能活着,有了爱反而会让他痛不欲生。可爱情太美了,人们又忍不住会去追寻。余秀华在诗中写道:
“董鑫说:人生的意义是爱与美的自由而爱,从来都是让我们失去自由”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个春天
痛苦不是人生的全部,爱情也不是人生的全部。
对余秀华来说,“摘豌豆是一天里最漂亮的时辰”,阳光是脆生生的,风是棉麻一样的。她对于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北京的霓虹、汽车和天桥,在她的眼里是“没有方言的事物”。
她的诗里,有一些很美的意象。她总是忍不住去爱这世间。她说生活总是把好的一面给人看,而对于“另一面”,也就是不那么好的一面,她觉得“也是要爱的”。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说要热爱这个世界,我觉得那是出于一种对这个世界的相信。而一个经历坎坷的中年女子说要爱这个世界,大多是出于对自己的相信。她相信自己是强大的,会克服前路的困难,如果克服不了,也没关系,人生还要继续。
我在一次群采中见过余秀华,她给我的印象很深。那时的她刚成名不久,可她却没有半点浮躁。由此我知道,她不是个只会吟诗的女子,她是清醒而自知的。胜不骄,败不馁,她真的是这样的。有些网友嘲笑她的残疾,讽刺她外表的平庸,她都一一回怼。一个伤痕累累的人,对他人的中伤是非常敏感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也是命运给她的负担。
她在诗中写“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个春天”,每次读这句诗,我都感到很温暖,让我想起张国荣唱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屏幕前的你呢?你会想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