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篇第一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这篇短文讲了陈仲举重视人才,并向周武王学习,主动招揽人才的故事。
图中红色线部分是文中表达出来的内容。蓝色线部分为拓展内容。
我们来一边看图,一边分析这篇短文。文中首先介绍了陈仲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这个人的人格特点。文中用两个词来介绍了陈仲举的特点,第一个是言为世则,第二个是行为示范。就是说陈仲举的言行能成为士子们的准则,行为能够作为世人的典范。这里我们能够看出陈仲举这个人非常正直,而且很有能力。
然后又介绍了陈仲举的志向:有澄清天下之志。什么是“澄清天下”呢?就是让天下清平,扫除奸佞。陈仲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这和他所生活的年代背景代有关。陈仲举生活在东汉桓帝和灵帝时代。当时皇权残弱,皇帝想要掌管权力,就要依靠外戚或者宦官的力量。外戚和宦官两股势力之间相互争斗,政治混乱,朝廷腐败严重,导致人民生活艰难。这是短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大家可以在图中找一找的特点和志向。
我们再来看文中的第二部分,是这篇短文的重点部分。民政局到豫章去,当太守,刚到豫章郡,便问徐孺子的住所在什么位置?要先去拜访徐孺子。在这个地方呢,老师用一个红色箭头短线表示了陈仲举去拜访徐孺子这件事件事儿。接下来豫章郡的主簿对陈仲举说大家都希望大人能先进官署,就是先上任,然后再去拜访徐孺子。
在图中并没有表现出主簿这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这张图的中心图是“礼贤”二字。也就很明确地表达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含义重点在“礼贤”上。在画图时不可能把文中表达的所有内容都画到图中,突出重点,领取重点材料画图。所以这里就把主簿给忽略掉了。
陈仲举又列举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就去拜访商荣的故事。并要效仿。
陈仲举为什么要效仿周武王呢?
武王经历了商朝末年的乱世。纣王昏庸无道,听信小人谗言,罢黜忠良,残害百姓。使百姓有口不敢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同时,周武王又是一代明君。重用贤良人才,灭商建周,封邦建国,是中华民文明的奠基者。
他有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的处事能力。
三千多年前,商纣王荒淫无道,百姓民不聊生,武王集结各路诸侯,在牧野进攻商纣王,由于纣王平日对百姓暴虐,早已使百姓对其离心离德,当商朝的士兵看到武王来攻打纣王时,将士们纷纷倒戈,矛头对向纣王,纣王知道大势已去,放弃抵抗,自焚于露台,商朝从此灭亡。此后,武王建立了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周武王建朝后分封了各路诸侯、商朝的旧臣与周朝的开国功臣,分给他们领地,让他们去统治自己的领土,从此周朝拉开了历史的篇章。
周武王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所以各处寻求治国之法。有一次,武王去访问箕子。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在商朝时任太师,后因纣王昏庸,箕子多次劝谏而无果,之后就隐居起来,整日抚琴低吟,抒发心中悲愤,后来人们把箕子弹的古琴曲叫做《箕子操》。箕子还利用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方,藉以观测天象,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之理。周武王找到箕子询问如何才能顺天意治理好国家,于是箕子对武王说:
从前鲧治水的时候,用的是堵塞的方法,这样做不但不能治理洪水,还违反了水性,扰乱了五行,鲧还偷走了天上的〝息土〞来治水,上帝因此震怒,诛杀了鲧。鲧的儿子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治理洪水,禹采用疏导的方法,顺应水性,调和阴阳五行,使洪水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最后大水退去了,上天把九种治国的方法传给了禹,这些恒常不变的治国法度,才规定下来,这就是‘洪范九畴’。
我们再梳理一下今天的这张图。这张图是把陈仲举和周武王两人做了一个对比。我们从图中能够看到两人的相同指出和不同之处。陈仲举的人格特点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周武王的人格特点是心胸宽广,目光长远,处事果断;陈仲举的志向是澄清天下。周武王的志向是为民请命,替天行道。陈仲举到豫章后,先要拜访当地名仕徐孺子。周武王王在灭商后,先要拜访贤士商荣;周武王是明君,陈仲举是能臣。两人同有身处乱世的经历,都能礼贤下士,任贤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