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觉察?
《洞察力》一书中将自我觉察的的核心定义为:一种清晰地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
这种意愿和能力,它的价值在于,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能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这个人就能够作出更明智的决策,能够建立更高质的、满意的亲密关系和职业关系,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并且更加自信。
那么,如何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呢?
1.自我觉察的前提:内心的平静、时间、注意力和专注力。
2.在事件中观察自己。面对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防备、找借口或者责怪对方。“吾日三省吾身”,养成从事件中反思的习惯,是自我觉察好的开始。
3.散步。在安静的自然环境中,思绪随着脚步游走,加上一些有意识的助推,我们就可以审视现在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4.练习正念。有意识地将我们的思想向内引导,以便更多地意识到我们的内在状态,观察我们的想法和信念,并注意到是什么触发了情绪的起伏。
5.蜡烛冥想。烛光本身没有任何特殊意义,也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人内心的一面镜子。一个人的思想世界是什么样,看到的烛光就是什么样。
6.成为好的倾听者。通过关注另一个人来“走出自己”,是阻止自我破坏性思维恶性循环的好方法。同时教会我们客观、温柔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对话和观点。
7.放慢做事的速度。当放慢节奏,可以练习瞬间观察能力,可以观察外在,也可以观察内在。但如果做事速度太快,或者过度投入,我们就处在“自动驾驶”模式,几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8.实战。“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只有不断地走出去,去行动、去体会,在经历过更多事情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探知自身。
9.外部自我觉察。我们的意识层面会“自我包装”,最好能让洞察力强的人给反馈。蜡烛冥想师经过大量针对性训练,拥有一定洞察力,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地解读,有助于提升外部自我觉察。
10.从不重要的事开始。所谓重要的事,是指人看得很重。这本身就有分别心。因为从根本上说,所有的事都是一样重要。从不重要的事开始觉察,循序渐进,如果有一天对最重要的事,你都能保持观察,那说明你已经很有觉察力和定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