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这世界本就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
真正叫你醍醐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
而那句话,只是火药仓库内划燃的一根火柴。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被讨厌的勇气》2015年引进中国,豆瓣评分8.6,长期霸榜。特别是书里一个思维模型——课题分离,被很多小朋友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好像掌握了课题分离,人际关系一下子就清爽了,幸福随即而来。
这样很好,这样也不好。
很好。说明你确实进步了,知道了课题分离这个概念,有意识去分别什么是自己的事情,要努力做好;什么是别人的事情,不要妄加干涉,多掌握一点知识、一些思维模型总是对的。是比以前糊涂浆式的人际关系要好得多。
不好。是因为课题分离只是我们人生中无数个思维模型中一个,不能说无足轻重,也没有那么神奇。它就像我们人生工具箱中的一个六棱扳手,在特定领域有它的作用,但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起码不能很好的解决所有问题。
其实所谓的模型,不过是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现实世界的人造框架。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模型——奥卡姆的剃刀(哲学)、格雷欣法则(经济学)、泊松分布(统计概率学)、确认偏误(心理学)、邓巴的数字(人类学)、帕累托定律(经济学)、机会成本(经济学),现金流折现模型(金融学),这些都是无比实用的思维框架。
课题分离不过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模型,它只是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通过“谁承担选择带来的最终结果”,来判断各自的事情,提出了“不让别人妄加干涉自己的课题,也不要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的概念。每个概念、思维模型也有它的界限和领域,都不是万能的,万能的是狗皮膏药,万能的都是谎言。
如果你手里工具不多,就一定会出现过度使用。查理芒格常引用一句老话:“如果你手里只有锤子,那么你看什么都像钉子。”
说了这么多,不是说课题分离不好,它确实很有价值。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尤其是年青人不要误用课题分离,不要夸大它的作用,不要认为一句“这是我的课题,不用你管;这是你的课题,我才不管”就能解决问题。
你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拥有自身价值,也就是技能和知识。你要先有用,才会有关系。不要本事太小,自尊太多。本事太小,意味着你本身并无太多价值,可替代性很强,他人很难给予你想要的尊重。自尊太多,代表着你心理相对脆弱,很容易受伤,他人的忽视、冷遇和批评,你敏感地接受,并在内心放大,一不小心就生气、就对抗。这样永远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算你把课题分离的清清楚楚、干干净净,也是徒劳。
好吧,追求幸福没错,追求自由也没错。但是,你想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之前,就得先拥有“被喜欢的金钱”,毕竟当衣食住行出现问题时,所谓的人际关系都不算问题了,更不要提什么幸福和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