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倡全民阅读,学校作为教育基地,阅读必须走在前列。在这之前,语文课上虽然抓阅读,但是阅读始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提倡全民阅读后,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课表也排了专门的阅读课,两周一本书,一学期读八本课外书。要求学生写心得,积累好词好句,抄写在读写绘本上,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测试学生对这八本书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从近几年考试的知识层次来看,知识面广,题型灵活。尤其是阅读和写作部分学生失分较多,成绩都是受阅读的影响而不得高分。提倡全民阅读是当务之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全民阅读,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氛围,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学校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这确实给了师生极大的挑战。虽然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学生的书包更重了。可以说是给学生增负了。但是实行全民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填补了学生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受益颇多:
一、阅读可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当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大脑始终处于无形的运转当中,当在书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的思考。”
二、多读书可以让孩子变的有气质,古人常说的人文气息,其实就是读书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并不能用金钱或者其他物质来衡量的。让孩子多读书,伴随着书墨的渲染孩子的气质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识广的人总是具有一种别样的气质。
三、多读书可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良好交际能力的标准,并不是他说话的标准,有些孩子即使说的再多也没有经常读书的孩子知识丰富,逻辑思维缜密,那种无形的在外气质是不读书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四、多读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而我们提倡的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人格。
五、多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六、多读书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看古今部分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万卷始通神——苏轼
(读书)如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太枯燥了。——鲁迅
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老舍
这些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
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德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德。
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七、多读书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加强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要靠家长,老师引导和孩子的自觉学习性。
其次学校环境,家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一是在为孩子选择图书要慎重,不要选择过于暴力的书;二是不要强迫孩子读书。
总之,我觉得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说的夸张点,比培养孩子的特点要重要的多。因为语言是学习的基础,打下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会让孩子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