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总是虎头蛇尾怎么办呢?
本来是想写好文章的,可总是写着写着对正在写的内容失去兴趣,像跑八百米一样,起初兴致勃勃,然后觉得疲惫,最后眼瞧着终点就在几步之遥,却迈不动步子了。
是真的无话可说只能匆忙结尾吗?
可是,稍一琢磨,好像还有点发挥空间的,怎么就要赶着画休止符呢?
难道存在着什么不可知能量影响发挥?
我对此有一点猜想,即我的大脑因为长时间没有接受过训练,错误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排除掉错误答案,剩下的再怎么匪夷所思,也是正确答案了。
那么,为了训练自己的大脑,使其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我能进行什么样的尝试呢?或者说,我应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呢?一篇文章的写作步骤是什么呢?
首先,是确认文章结构。
将大致的脉络梳理出来以后,就可以避免写着写着脑袋一片空白的情况。如果写到一半不知道下文如何进行,匆匆收尾是难免的。更何况,列好大纲,既方便规划文本,又能够清晰条理,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件好事。
其次,是搜集相关材料。
将支撑论点的论据排好,就可以有效地丰富文章内容,不至于空洞乏味。泛泛而谈往往容易离题千里,而有了具体的支撑说明,对行文方向的把握会更轻松一点。最重要的是,写文章是需要相应的阅读量的,并不是凭空想象或捏造出来的。
然后,是给自己留足时间。
当文章结构清晰,论点论据有血有肉,就可以不慌不忙将它们进行组合。但不能给自己设置过于紧凑的时间,以免写作时出现烦躁情绪。尤其要避免踩点的情况,像日更的时候,如果将文章放在当晚十一点开工,为了能够当天发表,本来精彩的内容可能在时间的流逝里被压缩或被放弃,潦草结尾。而这恰好是应该避免的。
最后,则是接受修改。
一篇好文章,是需要进行审稿和修改的。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这种情况不是不存在,只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足够的功底,甚至是灵感的加持。无论能力如何,或自以为能力如何,一篇文章的完成不是简简单单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通常情况下,第一遍写出来的东西都会存在一些缺点,碍于自己能力所及,和敝帚自珍的心态,写完后要自己多审阅几遍,一是修改错字漏字,二是审视句子是否通顺,三是检查文章的结构是否需要调整,四是根据需要进行增减。
根据步骤,一步步完成文章的搭构,使其丰满,真正从写作里得到满足感。用满足感滋生进步,想写,爱写,到最后能够写好,这中间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急于求成。
文章的字数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把想讲的内容讲清楚才是目的。
还有一些,是需要另外练习的部分。
可以留着明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