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天津出版社的版面设计,一叶扁舟,一人立于孤舟之上,随江漂流,而发此一问:“浮生若梦,而为欢几何”。这几乎是作者一生的写照,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觉:孤苦。
生而为人,生老病死不可避免,正如佛家所言:“所求何得,都是苦啊”。作者也是经历了妻死,父死,儿死,世俗的快乐之源几乎悉数失去后,颇有出世的想法。此书是作者在历经世事变迁的回忆之作,整书娓娓道来,让读者跟随作者去追寻其一生的脚步,品尝他的喜怒哀乐。
作者早年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生活条件较常人优越,四处游学,娶妻得一知己似神仙。可能正如作者在书中透露的天命观,万般都是天注定,半点不由人心想。他的生活过于美满幸福而遭天妒,并未长久。而那些曾经的美好作者仍能在晚年回忆中历历在目,能有可回忆的过去大概是经历了亲人皆散,事业不顺,生活落魄的作者之精神支撑吧。全书基调孤苦但并不消沉,也在于作者内心仍留有柔弱而不可触碰的一块净土,就算孤苦此生,好歹有过曾经沧海,有此回忆入土,此生足矣。
至于整书,读之前已看到一些对此书的评论颇高,初读并未有同感。但正如芸娘与沈复的爱情要放在时代中去理解,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应放在时代中去理解才能觉其可贵。《红楼梦》中贾母曾大肆批判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大概是说不符合生活实际,词藻极尽华丽,不过是穷书生想得一个佳人却高攀不起的附会之作。曹雪芹书中所描述的时代和沈复生活的年代多有重合之处,此作语言质朴不造作,抒情自然不扭捏,故事亲切不夸张,应是当时一股清流,才能被发掘出来重版。此外,当时还属封建时代,作者不论婚姻和所选生活方式而言,都应是时代的叛逆者,且其生活烂漫有趣,与追求仕途经济,读腐了书的正经文人形成鲜明对照。因其难得,所以可贵,值得读者用一盏茶的功夫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