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节课又在讲风水了”“他到底在干嘛?这简直就是浪费生命”“救命!这种人还能站在大学的课堂上”………每到星期一早上,我耳边总响起这样的哀嚎。
当初新课程表出炉,看到老王的名字出现在课任老师的名单上时,班上就已经开始怨声载道。因为老王,又因为他的课恰好排在了星期一的大清早,那时的大学生就是要瞌睡的节奏。
“老王不是来教书的,他是来混日子骗钱的”。从我大一刚入学起,就有师兄跟我说了。
老王从来都是风口浪尖的人物,沿袭了往届往往届的骂声,一直到我们,到下届下下届,无一不在私下里骂过他,拿他当笑话看。
学生对他的最大意见是之一就是,上课没营养。说他夸夸其谈,从风水谈到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一直扯到下课铃响起,巧妙避开所有和课堂主题搭边的东西。他声音高昂,激情四射,讲到忘我时还有滑稽的肢体动作,这常别大家模仿当作笑话。他还爱飚英语,但这口音常遭到台下的一脸厌弃。大哥,我们不是来听你讲英语的。
“来,我给大家讲我在加拿大的留学经历”,然后就哗啦哗啦讲两节课了。听说很多届学生都联名写信投诉过他,可他依旧我行我素,坚持他的风格。
大一时候,我们的专业导论是他上的。当时他开课就直说了,“你们这个专业说实话不在我的专业领域内,我给你们上课都是看书自学的。”一个没学过我们专业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是学院老师人手缺紧的问题。但这样的开场白让我们挺无语的,我们以后还怎么树立信心学下去。再加上往届师兄师姐“血的教训”一般的遵告,“这老师不是好人”,这就更加让学生坚信,他就是大学里为数不多滥竽充数的老师。
两年后,我们又遇到了老王的课了。与往年没多大的区别,他在堂上依然不按套路来,打开一个全英PPT,然后一轮嘴土得掉牙的英语,然后课后又是朋友圈骂声一片。
我们习惯在他课上低头玩手机,但这一次,他很生气,激动得双臂不断比划着。
“你们现在课上学的所有知识都是没用的,包括你们手上的教科书,全都已经被淘汰了。你们就喜欢那些老老实实给你们照本宣科讲PPT的老师吗?我跟你们说,这些都是狗屁,一到实践全都没用。而这些你们一到实践就全都会了。大学课堂是给你们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让创新爱迪尔在这里迸发。”
下面没人在听,一如既往觉得他在胡说八道。刻板印象里,他们觉得老王是个无药可救的人。有人在班群上嘲讽,“他这么说不累吗?”
老王的这席话,我听到之后很震惊,忙抬起头看着他,似乎这一时间开始懂他了。他说的这些,或许就是答案。相比起那些沉闷的课堂,我突然觉得老王的课有意思多了,看他在上面激扬亢奋、充满活力的样子,好过那些只会不提按鼠标左键“下一页”的老师。像他将自己的最新研究课题带到了课堂上,给我们展示,提出的一些新颖的名词,他说:“这是我最新课题里的研究核心。我相信你们,不要随便传到网上。”
他认为,现在传媒业已经淘汰了这些老套的东西,我们应该接触最前沿的东西。“记住这些名词,将来找工作面试时候,搬出来唬人也好,让对方目瞪口呆。”
但是他的一言以行,在早已预设立场跟他对着干的学生看来,只是一个疯子在打发时间,盼着赶紧下课。我们的时间很宝贵,你在搞笑?
在身边人抱怨这、抱怨那时,我在想,难道换一个老师,你们就会认真地听吗?显然,不是。因为,就在同一天下午的同一个课室,台上的女老师在认真对着PPT上课,而台下的那些家伙则照样低头玩手机,甚至会向身边人抱怨:这个老师讲得真没意思,我都快睡着了。
我不是一个特例独行的人,但这次我跟从我内心的想法,觉得老王的话很有道理。大学课堂的意义在哪?尤其是这种需要应用实践的课堂。我已经厌倦了那种一连坐三节课,老师在台上跟你心灰意冷地读PPT上的条条框框。他是一个敢于冲破常规,坚持自己教育理念的人。他在岗位已经有十几年教龄,一直遭到历届学生诟病,很多领导接到投诉都劝他改改,但他没有改,认为自己没有错。
“大学课堂,要是个个老师都一样的话,那还叫大学课堂吗?”
我相信,每个学生时代,总会中都有这么一个被学生恨透的老师,几乎承受了来自学生的所有怨言。例如,有学生考试挂科,某老师就会因此被冠上杀手名号;嘲笑他在台上像个小丑,说他节节课点名,课也难逃。这种话说得多了,慢慢成了一种学生“共识”:无论同届的还是下届往届的,听过他课的还是没听过的,“上他的课简直是浪费时间”成了心安理得逃课、玩手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