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句问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还是脑袋决定屁股”?
这里的“屁股”指的是所处的位置,比如是公司的员工、部门经理或者是总经理的职位,而“脑袋”,指的是思考的问题以及关注的焦点。
比如,你是公司的员工,大夏天的,你关注的可能是办公室有没有空调,公司发不发降温费。部门经理考虑的是团队怎么带,那么热,业绩怎么出。公司老总关注的可能就是最近成本支出有点大,怎么创收,如果发降温费,这个月可能就亏损……
可见,不同的位置,考虑的问题绝对不一样,有时候甚至还相左。不能说谁对或者谁错,毕竟在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履行其职责。只能说,这个人的观点是不是适合他的位置要求。
有一种人,比如大学刚毕业的,自认可有理论和远见了,分配到单位,恰巧老总是“干出来”的,没什么学历,于是觉得屈才,总想指手画脚,随意点评老总的指示和措施。他真的忘了自己的身份,没在总经理的位置,永远体会不到那种压力,出发点也根本不一样。所以,有句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还有一种人,也是自视甚高,总觉得是老天没给他机会,如果遇到贵人也混到总经理的位置,一定比现在的老总干得好,理由是什么?屁股决定脑袋!认为只要把自己安排到总经理的位置,甚至提拔到市长的位置都没问题,到了那个位置,自然“脑袋”里的智慧是足够用的,思考问题的眼界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会手到擒来。这种人,真的是不自量力,偏偏,还成天觉得冤屈呢。
那么,脑袋决定屁股又是什么情况呢?还以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举例。到了单位,首先是把自己的位置定好,就是一员工,然后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再积累经验做到熟能生巧。行有余力,开始考虑部门的工作流程是否合理,工作中如何改进现存的不足,团队应该怎么来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形成集体荣誉感等等的,尽可能把学习中的理论知识结合上。当然,这都是暗自的思考,非必要不要轻易表露,等待合适的机会,这叫有备无患。一旦有部门的人员变动,尤其是部门长的调整,需要提拔或者竞聘,因为你的相对成熟的管理方法,也即你“脑袋”里的智慧,决定了你可能脱颖而出获得部门经理的位置——这就叫脑袋决定屁股!从部门长做到副总经理,再到总经理的过程也是如此。
以上,大概得把脑袋和屁股的概念捋清楚了。那么,到底是屁股决定脑袋合理还是脑袋决定屁股合理呢?
个人认为,脑袋决定屁股的情形可能更主动一些,也合理很多。而屁股决定脑袋可能更被动一些,也牵强许多。
首先,脑袋决定屁股的情形。刚才的举例中,是因为有准备,脑袋里也有货,一步步地干上去,这种主动性应该不用质疑。那么,因为脑袋里的智慧不足,被撵下去的情形呢?其实,在到自己不足以胜任的位置之前,这个“脑袋”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去,这叫自知之明,避免难堪的同时,也降低公司的损失,这还是主动的。至于不自量力,真的到了那种难以胜任的岗位,然后被撵下台,那叫咎由自取。
其次,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形。说实话,不少企业真的存在这些情形,尤其是家族企业。有些董事长直接把孩子安排到总经理的位置,认为到了那位置自然就能领导好企业。而这个富二代多少是仓促被逼到这个位置的,被动性显而易见。比较著名的某省的钢铁大王,逝世后孩子接班,几年后,曾经多少亿的企业破产。所以,现在很多家族企业的创始人,一是让孩子受良好的教育,将来到了企业也是从基层做起,为什么?让“脑袋”在不同层级的位置思考和锻炼,一步步上来,这样就变被动为主动,稳妥很多。我们有些单位提拔干部,也应尽量减少“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让有准备、有“脑袋”的人上位更好,否则,一旦不能胜任,被撵下台,很容易给企业或单位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
最后,不管是哪种情形,关键还在于有备无患,即无论坐到哪个位置,脑袋里都有货,能胜任,即使是仓促上阵。为什么?活到老、学到老,智慧和知识是好东西,能让你步步高升还游刃有余。就不“否则”了,难听的话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