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写在前面
私导班第八课的内容以分类为主,这一次的课程和作业内容应该是知识管理的一个开端了(个人猜测)
一、课后感受
1.1、分类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这句话我非常有感触,自己以前的文档总是放不清楚,乱糟糟的。直到年初上了年计划的课程,永澄一直要求先做好分类。自己好不容易整理出来一个思路。在上半年自己整理自己的系统过程中,强化了这一个分类的概念,效果非常好。我的百度文档、文件夹体系、为知笔记、印象笔记等的一级分类已经比较稳定了,所以文档等内容已经开始不再凌乱。
1.2、MECE原则很重要
这个概念之前自己也听说过,但是并没有那么大的感触。现在永澄再次强化了这个观点,我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在工作中的文档存储还存在问题,有一些原因就是这个原则没有抓住,很多内容重复存储,这里也有那里也有,没有用好这个原则。
1.3、我也要收集三百条!
听完caie和马琦博士的故事,我心里升起一股热腾腾的欲望:我也要收集三百条!!!不过实际情况如何呢,请听下面的说明。
1.4、之前实践遇到的问题
1.4.1、二级分类不够稳定
一级分类主要是框定了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一个相对概念,比较容易界定。但是对于二级分类,自己有过多种想法,在时间开销和自己的文档存储实践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自己一度放弃了这个想法,只专注在一级分类上,因为一级分类效果最好,而且相对来说更容易做到MECE原则。
1.4.2、通用原则和各个实际体系之间的差异如何融合
说到这一点,其实和二级分类的不稳定是有相关性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通用的二级分类,既可以用在文档存储上,又可以用在时间开销记录上。甚至用在记账上。因为如果二级分类可以统一的话,能减少很多的分类的工作量。到目前为止,自己的感受是,这一点会很困难。因为有一些分类下的事情是执行了就可以了,并没有什么需要存储的内容。而有一个需要存储的内容并不需要相关的执行。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好融合,事实上自己后来就弱化了二级分类的概念。
二、全收集的感受
这件事情其实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这件事情其实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这件事情其实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收集了五十条左右的时候就已经不知道该写什么了,一阵的郁闷,因为距离三百条实在是太远了。后来拖了好几天,今天终于下定决心来完成,最后收集到八十一条,彻底的放弃继续想,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最直观的感受:没想到啊没想到。我还想着三百条呢,结果连一百条都没有到。自己总觉得自己的事情很多,写出来就只有这一些。其实现在看看,事情好像也没有那么的多。
三、分类
3.1、难点:空杯心态
忘记自己原来的分类,这件事情的确是有点难。但是这一点又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一直抱着原来的想法, 怎么可能发现矛盾点,怎么可能发现不足,怎么去做比较呢?
于是,我才去了另一个思路,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整理。先把收集到把十多条内容进行分类,这里的分类还比较简单,一层一层的向上汇总。比如说“和药山打电话”还有“和永澄打电话”就可以放到一起。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可以放到一起。就这样,我从行动的角度出发,从八十多条内容,汇总到了大概二三十个自下而上的分类。
3.2、难点:MECE原则
在有了小分类之后,再向上走进行汇总就遇到了最大的拦路虎之一:MECE原则,因为我发现无论怎么分都有可能不符合这个要求。我还去看了一些已经发出来的小伙伴的内容,大家的内容在我看来貌似都不太符合MECE的原则。
我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提出来了,非常感谢黄采懿小伙伴的耐心回答,助教就是助教,真是不一样。
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办法通过自然的方式做到MECE原则的分类,那索性换一个方式,就人为的定义出来。只要能够找到每一个分类的明确的边界,就有可能做到不重叠。至于不遗漏,以现在的这种收集方式,应该是收集到多少就在多少的范围内进行,其实是不涉及到遗漏的问题的。
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我的分类顺畅了很多。
四、总结反思
真心觉得这项作业不简单,我花了四五个小时来做好收集和梳理的工作。过程中也有一些收获和反思。
4.1、形成梳理分类的流程
这个流程到目前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梳理方式,以后自己要再多做几次,对自己的分类不断的进行优化调整。
步骤:
1、针对事项进行收集
2、先做自下而上的合并归类
3、和现有的分类进行比较,是否可以继续合并
4、如果不能继续合并的内容,增加对应的内容到对应的分类里去
4.2、要从已经做过的和将要做的事情来做分类
这是我刚上完课就给马琦博士打电话确认的一件事情。就是说只针对能够被执行的内容进行分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首先这样的分类方式是最有效的,因为你做的事情是必须要进行分类和和年初做年计划的时候那种“全收集”的分类方式有所不同。天马行空的想法容易产生很多不落地的分类,这些分类的内容在实践中会逐渐的成为“死文件夹”,里面什么内容都没有的那种。留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相反,从实际的执行事项出发的分类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另外,我认为这样的分类和时间开销是相关的,因为所有做过的事情一定是要花费时间的,所以可能对时间开销的分类分析会有帮助。目前只是猜测,还没偶进行验证。
对知识管理也是有帮助的,但是怎么帮助,如何操作,现在还没有想好,可以等待课程后续的内容继续揭晓答案。
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可以去感知有哪些是重复性的内容,有哪些不是。这也有利于对时间开销记录分类的调整。
4.3、分类的好处-帮助发现问题
这次梳理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先列出来
1、自己的生活的分类下内容太多
有太多的内容在生活的这个分类下,也不知道是不是不好或者有什么问题。
2、对于生活、娱乐等内容自己都没有仔细的拆解过
在生活的分类下,太多的内容,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如何再进行细分,这一次全部暴露出来了。
3、财富的分类下如果是空的,那我想想我最近做了什么
财富分类下竟然是空的,最近没有做相关的事情,所以我需要思考一下平衡的问题
4、发现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热身的分类下应该在办公室做的热身,在自我放松的方式下,应该有冥想等行动等等。
4.4、分类维度的问题
其实分类有多种纬度,选择什么样的维度进行分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以社交为例:
从目的出发决定方式
社交:为了什么,可以分为工作社交、朋友的交流社交、成长社交等等
通过方式来分类:
可以分为是不是面对面的社交,是不是实时的沟通等等
我的素质和兴趣的分类
社交、兴趣、素质等内容从普遍意义上来说是有交叉的。比如说如果素质主要是成长类的事情,那兴趣里的难道没有么。如果所有的成长类的事情都可以是素质,为了成长而进行的社交如何进行定义和分类呢?
关于这一点,自己还没有想清楚,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继续交流。
4.5、了解到局限性
首先:这里的内容并不是最全面的,只有最近做的事情,并不能覆盖到所有的事情。比如说和季节相关的,或者在固定时间做的事情。比如说年计划等。所以,这件事情还要多做,丰富分类。
其次:只是执行相关的事务
再次:其实由于课程内容还没有讲到,所以我只是知道为了管理做了这个分类。关于这件事的最终目的,自己是不明确的。
带着问题前行,希望下次再回来看的时候,这些问题都解决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