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余热未歇,五个姑娘的后续故事依旧是茶余饭后的津津乐道。有人说每个女孩儿都能在22楼这五个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关雎尔身上看到了自己:不漂亮但也不丑;够努力但天赋不够;心思很多却不善言辞;朋友不多交心就好;爱情完全靠缘分,期待浪漫却从不主动寻找,甚至不曾积极接受;在长辈眼里则是很受待见的乖乖女,却总也不知道该和长辈如何交流。
有次和朋友聊起来,我说关雎尔不善交际。朋友大笑:再不善交际也比安迪强啊!
可是不一样的,安迪有着爆棚的人格魅力,并且她不在乎那些人情世故。可关雎尔不一样,她在众人面前就像个小透明一样,却渴望关注。
书里有一段描写让人很在意,说是曲筱绡给关雎尔介绍男朋友,可那个男生却一眼相中了安迪,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关雎尔的存在。关雎尔后来回忆,说起来无不心酸:
你看不见我的,我妈每天说我长得不像她,我长成一张扔人群里就消失的大众脸。她是对的,我跟安迪在一起,事后问起来,别人根本对我没记忆。我们保安认了我一年半,至今还不认识我,他却认识比我晚进一年的同事。你放心好了,如果你转身离开,你很快会不记得我,至少……对你不会造成伤害了,那我就做对了。
她没有安迪、曲筱绡和樊胜美的美貌,没有安迪的自信和高智商,没有曲筱绡的个性和无畏,没有樊胜美的情商和热心,甚至没有邱莹莹的乐观和热情。她有的,只是乖巧听话,心思缜密。
可是在我们周围,最不缺的就是长相大众而又乖巧听话的女孩子。
关雎尔也觉得,自己之所以总是被忽视,是因为自己太不起眼、太大众脸了。
其实不然。联想我们身边,最神采飞扬的一定是那个最美的吗?人缘最好的一定是那个最有个性的吗?普通长相普通资历就是用来被遗忘的吗?
并不是吧。只是关雎尔这样的孩子,自身不太自信,也太不善交际了:
她察言观色的能力虽强过邱莹莹,却还是比较生疏,在樊胜美身心俱疲的时候硬要请人吃宵夜。好在樊胜美情商高,“不便指点关雎尔说话做事前最应该看人脸色”,所以干脆“装作没听见”,才避免一场尴尬;
第一次进曲筱绡家会有些笨拙的拘束,一点儿也不自然,“坐得最规矩,紧紧靠着她最熟悉的樊胜美”;
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处事无法潇洒。安迪介绍奇点和她认识,她的反应却不是在奇点上,而是忙于向同事澄清自己每天被安迪接送,而不是自己男朋友;
有男生追求,却被工作所扰,兢兢业业,完全不敢分心,对有好感的李朝生“不咸不淡,公事公办。忙都忙死,谁有心思想别的啊”;
然而工作上如此尽职尽责、劳心费力,结果可圈可点,却毫无亮点可言。就连年终总结都不比安迪:“有些其实只有一字之差,便读来完全不同”;
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到不太相信人。李朝生和她朋友一场,她却不愿将对方往白渣男上联想,死活也不愿意给对方看自家的家庭住址。导致李朝生大受打击,“看在眼里,脸都黑了。”后来和谢滨确定关系,却疑神疑鬼,竟向曲筱绡发出请求调查谢滨的荒唐短信。谢滨知道这件事后明显也深受打击;
在长辈面前足够乖巧,却不够机灵。被妈妈拉去相亲的时候“适度微笑,微微低头,被妈妈紧紧挽在身边,作十足乖乖女状。”这在大人们看来“长相清秀适度,身材秾纤适中,举止进退有度,应答乖巧得体,浑身上下透着讨喜的教养,是个乖媳妇的好苗子。”可落在相亲的男主角眼里,关雎尔则是个“个性中庸,面目模糊,全无亮点”的人;过年回到家,亲朋好友之间拜年,众人对她的工作颇为感兴趣,但关雎尔却完全没有和长辈交流的能力:“几乎一句都不用说”、“只要与妈妈坐在同一张单人沙发里,钻在妈妈身后微笑便完成任务”;
……
这些细节数下来,估计已经有很多人连连点头了:这不就是我吗?
这就是要拿关雎尔做人际关系范例的原因。沟通和交际,拿安迪那样不食烟火的类型和傻大姐邱莹莹做例子的话,太过于偏激,很少人会感同身受。关雎尔则不然,她是最大众的写照,有着普通人所面临的交际问题。
有人说关雎尔过得还好啊,没觉得她那样的交际有什么问题。可是关雎尔自身是比较清心寡欲的性格,自然过得还算怡然。但生活中却有太多的人如她一样不善交际,却做梦都想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能够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在大众面前成为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朋友来说,学会沟通,至关重要。
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有着许多大家心知肚明却往往忽视的小技巧。比如起码的礼仪规范,比如最基本的礼貌用语……想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沟通圣经》,就向人提供了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沟通技巧。
《沟通圣经》是英国杰出的咨询顾问尼基·斯坦顿(Nicky Stanton)的著作,畅销英国三十余年,但我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还是拒绝的,毕竟“圣经”、“技巧”什么的听上去就很虚。但通读了一遍后,竟意外的发现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交际书籍。
作为一名大学人际关系课程的代课老师,这些年也学习了不少有关交际、礼仪、沟通的书籍、纪录片、讲座……无奈很多说法都是废话。比如和人交流,书中写要“热情积极”。谁都知道要热情积极吧!可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热情积极”呢,如何才能恰当的表达“热情积极”,既不会有生疏的冷淡又不会有做作的虚伪呢?大部分相关作品都不会说。所以学习一圈下来,花费的全是无用功。
《沟通圣经》则直观多了,每一章的开篇都会举个栗子,举一个大家在生活中也会碰到的很常见的栗子。就像这样的:
或者这样:
啊,开玩笑~
正确的例子是这样的,比如在《听》这一章,作者开门见山的提出了几种大家很不喜欢却尤为常见的现象:
用呆滞的眼光看着你,一心只想着自己待会儿要说什么,根本听不进你说的话,然后没等你说完就插嘴进来,说些跟之前的内容完全无关的东西。
老说“有问题尽管来找我”的主管,但是一旦你真的约了时间去找他,他却只顾着讨论他自己的问题。
对每堂课都抱怨的学生,上课听了五分钟就开始分心、睡觉,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无聊、都是浪费时间。
研讨会上坐在你旁边,等台上的人一讲完,就对你说:“讲得真差!这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且我最受不了打领结的人!”
如果和我一起的人有这样的表现,我只会觉得满身心的尴尬。尤其是第一类,本来兴致勃勃的和对方分享,结果人家明显心不在焉。最可气的是对你的话爱答不理,却非要求你微笑着认真听他的故事。真是欺人太甚!
在“听”这一点上,关雎尔同学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毕竟她比较乖啊。
曲筱绡却趁机在认真听取讲座的关雎尔脸上摸一把,满足地道:“总算有好孩子听我的话了。难怪人人都喜欢你关关宝贝,这招我得学了。就这么45°角仰望着说话的人,还得一脸严肃,换谁都愿意车轱辘的话全掏心掏肺地说给你听。”
聆听在交际中总被人忽视,毕竟交流中,说话的一方才更像是主角,如果他说的足够吸引人,听的一方自然会留心注意,良好的沟通也就形成了。但是聆听也有着它自身的魅力,就像相声一样,逗哏总比捧哏显眼,但如果没有捧哏的完美配合,逗哏的包袱怎么抖都抖不出好效果。如果你是个善于聆听的人,那么就像曲筱绡那样自傲而又没耐心的人,也会愿意陪你唠叨。
《沟通圣经》每一章都很短,极少废话。干净利落的举了几个反例让读者陷入沉思后,便适时的提点聆听的重要性:“除非你听到该信息并理解了,才算是‘沟通’,否则就只是噪音。”
既而更进一步提出增进听的能力的原因、自我剖析及如何增进倾听技巧的10个方法。甚至还贴心的给出了各个方法的“检查重点”例如在“协助说话者”这一方法上,作者就认真提出了“听者的五种反应”:
·轻轻点头,然后等待
·专心看着说话者
·说“了解”“嗯”“真的?”等
·重复对方刚说过的最后几个字(但要小心,如果太频繁,会惹人厌)
·表示你理解对方的意思了(例如:所以你觉得……)
这个“听者反应”的详细阐述让我想起了英国历史上有名的辛普森夫人。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为娶这个离过婚的女人甘心放弃王位,是一段真实的“爱江山更爱美人”。但让大众不解的是,辛普森夫人不仅已婚,而且并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那么爱德华为何为她神魂颠倒呢,一向众说纷纭。但我记得最清的却是美国作家沙罗夫笔下的她:
她坐在公爵(爱德华辞去王位后封为温莎公爵)对面,肘靠在桌面上,手支着下颚,她的眼睛、耳朵、整个身心似乎全沉醉在他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之中,她似乎在说:“再说吧,再多告诉我一点……我正在听……有趣极了……”
也正因为此,至今西方人仍认为辛普森夫人是极具赏识力的听众,是一个最善于聆听别人的人。我们不能将爱德华的留恋全归结为一个“聆听”,但毫无疑问的是,辛普森夫人的善于聆听是留住爱德华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和她说话时,你会感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书每章的结尾竟然还会奉上简单易行的练习题,督促你该在现实生活中改进你的沟通能力。这种在教科书中常见的方法,在休闲书中竟莫名有了一种作者掏心掏肺认真指导的感觉。
书中还对“打电话”、“面谈”、“主持和参加会议”、“演讲”、“阅读”、“书信”、“撰写报告”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第一次在有关沟通交际的书中看到竟会有单独的一章提点“撰写报告”,本来不太能理解,看了关雎尔在年终述职报告撰写的纠结问题后,才忽然明白,你的阅读水平和你的报告水平会直观而又清晰的向别人、尤其是你的上司反应你的个人信息。所以报告也好,阅读也好,也是沟通的一部分。
在“报告的基本结构”这一节中,作者清楚提出在报告分三个部分:前言、主体和结语。而在前言部分,要有一个清晰的大纲,开门见山的写清楚报告的主题和目的,要直奔重点。
联想到关雎尔的述职报告被退回后,她向樊胜美和安迪的求助。樊胜美告诉她“写得漂亮是第一要务”,提出““谁都说娶老婆的要求是宜家宜室,可最终都奔美女而去。”好在关雎尔没有直接听她的,而是咨询了安迪,安迪提出了和《沟通圣经》作者一样的观点:“我的办法是在总结的最开始,用强劲而洗练的语言灌输符合人事所需要素的要点ABC,让看报告的人不由自主地顺着你给的思路框架走。”
这才是职业人事所看重的,而非华丽的外表。
几个例子举下来,似乎《沟通圣经》这本书的内容提及的很少。那是因为这本书真的太过于简练直白啦,说的过多容易剧透啊!不过从《听》和《撰写报告》这两章的举例,相信大家也已经对这本书的沟通功底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了:简单易学而又实际可用。
如果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不太自信的话,不妨来读读这本书,听说读写,总有一剂良药治得了你的人际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