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
国民大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经过民主革命的洗礼国共两党均深感自身力量的不足,仅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战胜强大敌人的,加上国共双方互有长短和共产国际的推动,终于实现合作而建立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发动了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被无情的镇压了,共产党人遭到搜捕和屠杀。 究其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国际国内因素,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斗争,又有陈独秀右倾错误对革命领导权的丧失等等,众说纷纭。但认为大革命是失败的确实有失偏颇。
国民大革命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一论断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成了评价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公式化的话题(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等),诚然也成为大革命失败的论据。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到军阀割据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深化时期,中国的沉沦是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经过半个多世纪交互作用的结果,可谓积重难返,要彻底改变它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不能幻想通过一次革命就能达到目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每个阶段,由于背景条件不同,因而其目标及方式也应是具体的,可能的,不能超越历史条件求取 完美”的结果。大革命抛开目标论,任务论来看,其积极意义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首先工农群众对革命的敌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摒弃了“幻想”,大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广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觉悟到帝国主义是最凶恶的敌人,封建军阀是帝国主义的帮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响亮口号。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国国民党也认识到,革命的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其此,从对帝国主义的打击上看,即便对照“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国民革命也有其成功的一面,如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如稍后的废除不平等条约、“改订新约”,如北洋军阀势力的覆灭,北伐之后,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南京国民政府大加炫染的“改订新约”运动所取得的权益,也正是大革命的成果。再次,从工农群众运动看,大革命时期,广大农民通过农民协会行动起来,反封建意义也是深远的。特别是大革命后期,湖南湖北农民掀起了一场麦轰烈烈的农村革命大风暴。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下,农民协会开展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农村的大革命扫除了地主阶级的威风,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工农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也迅速发展壮大,开始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大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一方面,大革命的直接对象是北洋军阀,北伐战争打垮了吴佩乎和孙传芳,削弱了张作霖,使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基本上陷于崩溃。这进一步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大革命的一定目标,为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打败北洋军阀,不能不说是中国人民革命空前伟大的胜利。以后,在北伐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大革命的取得了重大成果。
综上所述,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大革命是成功的,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部分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但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遭遇了一次巨大挫折,工作重心被迫转移到农村。国民大革命以后,共产党继续存在,而且其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在人民大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更重要的是共产党掌握了部分武装,成为继续革命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