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职称对于老师们而言,既有精神荣誉方面的鼓励,内容更是与个人的收入挂钩。怎能置身于外不受职称牵累?这种老师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既然贯彻和落实这个东西,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把个人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更突出。
从网上所发的有关教师职称的评论来看,教师职称评审程序有待提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体现公平合理方面,更应该仔细去考量,综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做到绝大部分老师们的满意。中国的事情非常复杂。尤其是各行各业在对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方面,让评委们可谓是左右为难,僧多粥少,不好平衡。特别是根据书面材料可上可下的情况,稍不仔细就有可能出现让人不高兴的事情发生。
也许是局外之人,让老师们如果都能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不被职称牵累,做一个用匠心教学的老师”当然是很好的。而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资历有了,年限到了,教育的成果摆在那。就是因为个人不卑不亢,不溜不拍不送礼,往往就会被某些人视为另类,把本该属于人家的东西给了另外的人。出现上访、告状的老师也不是没有的。从平台上也可窥见一斑。根本原因就是职称与每一位老师的经济利益挂钩。
人们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互不相让也是可以理解的。收入多少直接关乎一家人的生活水平。针对所关心的话题,要想“老师们不被职称(所)牵累”,只有强化个人的道德情操,视金钱利益为身外之物。不争名夺利,把个人的本职工作匠心独运做好,不留遗憾,让家长、学生和校方领导都感到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用匠心教学的(好)老师。教师不是神!却是被神化的高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一连串的光环戴在头上,深感荣誉崇高,受之有愧。本人是西部偏远山区的一名山村教师,教龄28,月薪4975.家上有80高龄的父母,下有正值求学的儿女,儿子上大学,女儿读高中,儿女所有费用,每年每人2万,再也没有多余。父母生活,柴米油盐,人情往来,想起心酸,实在拮据。还好,儿子报名费可以贷款,暂时应对。
从事教育不晋职称我不相信。现实残酷,生活所需,埋没了几许人?没有高职称谁认可你的教育能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没有高职称又怎么证明你行。更主要的是晋了职称,每月多有几百元的生活补贴,同事几乎成敌人!真正地把教书当作事业来做,寥寥无几,最多的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教师,特别是奉献山村教育的教师,没有谁不想做到匠心教学,因为这是一份最神圣的职业。
在老师眼里,学生是他们自己的孩子,最亲最亲的人,如果不认真执教,良心对待起谁?老师是人,是最平凡的人,家有老有小,日子每天必须过去。成年人了,都是家庭的主力,如果你是一名山村教师,将会有怎样的体会?看到广西2019年的教师招聘吗?几多岗位无人问津,耐人寻味。老师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衣食无忧,他们便欢天喜地,做到匠心教学,一定没有问题。
被职称牵累和做一个用匠心教学的老师并没有矛盾啊!能用匠心教学的老师,不需要刻意追求职称评定,该有的都会有的!当下有句时鲜话:“把自己做好 老天自有安排!”,能够以工匠精神去努力教学的老师,应该在理论、实践、方法上达到三者统合的教学境界,这样的老师顺其自然地会具备应对评定职称的所有条件,获取职称应该如折枝般的信手拈来!何来被职称牵累之说呢?
这个问题的核心要义应该是如何才能做到用匠心教学?试想当下哪个行业人能够做到以工匠精神去工作的!要想具有工匠之心主要是靠个人的修行,是那种传统的君子修行之道!太多人急功近利,很多人就是给足名利也未必是以匠心工作!以我个人研修布点法个性化教育多年的感悟,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就必须以工匠精神在教学中努力修行、砥砺前行、勇往直行!
在教学中的修行首先得突破自己的心理边界,就是转换教师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传递授业解惑”,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者,而理想的教师应该学生知识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这种教师角色不是仅仅具备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就行了!必须储备足够的教育专业知识,如教育心理学、学习论、脑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需要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
其次,是必须突破自己的思维框架。那种以经验为主的教师,绝不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具有匠心教学的老师,必须是修炼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内核,然后围绕内核不断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打磨,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并配有一套相应的教学操作系统。我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更有认识这个问题的智慧,提出这个“要点”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
“教师如何不被职称牵累”?我觉得只要自己用一个老师的敬业精神去匠心教学,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所谓的“被职称牵累”一点儿也不牵挂。因为教师的“工资套餐”是由我们国家特批的法律法规制度所决定的,教师的“工资套改方案”是走教师职称评审系列化专项资金计划的“专一策划”。简单地说职称工资是一种“惠民工程”,是一种“职业补贴”,是一种“倾向性”渠道,更是一种受党和国家保护的“教师工资制度建设”。
作为一名教师,别无选择,也别无所求。教师本身的工资待遇就是“职称工资”带来的优势,从“员士级”级别开始,从“助理级”级别晋升,从“中高级”职称级别按比例择优审批,全部都是在“教师沾光”优秀员工奖励晋升的“职称工资套改政策”。所以,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绩效考核”,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而进行的“教育管理制度”。一切副作用或任何人说了算的要求根本就不能存在。
教师在职业中独自去“偷欢”,在职称工资中“对号入座”,在“年度考核”公正公平中择优晋升。匠心独运,匠心独具,工匠精神,合格的人与良好,优秀的人就有差别,不称职的人更没有理由去领“奖励工资”。“工匠精神”各个行业都应该提倡,特别是教师更应该“独一无二”。只要自己不负众望,履职尽责,以一个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做好工作,这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离不开对工作职责的努力完成,对行业选择的敬业精神,对人民教师的忠心耿耿,对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落实,对自己学生的辛勤付出等等。没有任何履约能力的人,不会有“工匠精神”。只求“职称工资高”,不求上进而工作平庸的人,凭什么去晋升“高级职称”,“高级教师”这个头衔不是轻而易举,“拈花惹草”,不劳而获,不择手段而有“工匠精神”。用“匠心教学的老师”,一定会有相对应的“职称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