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110字,预计阅读6分钟。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猫叔说:遇到好书,至少读十遍。
剽悍一只猫(以下简称猫叔)的《一年顶十年》就是一本值得读10遍的好书!
我今天又翻开了这本书,阅读了其中的3节:
时间:如何让你的时间投资卓有成效?
状态:如何成为一个更在状态的狠人?
写作:如何成为一名很圈粉的写作者?
好书真的是常读常新,这次阅读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大家。
01.
时间一节: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时间?
猫叔给出的答案是:时间就是你的命。
随着认知的不断提升,我对这句话越来越深信不疑。
以前的我,也会沉浸于短视频或游戏的娱乐和快感中。
但是后来发现视频和游戏并不能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甚至过后还会觉得内心十分空虚。
后来慢慢改变自己,将闲暇时间用来读书、写作、冥想、运动,真的受益很多。
另外一点,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时间。
可以观察和记录一下自己做事效率高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做困难或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我就是在早上进行读书、写作、复盘,我的日更文章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完成的。
在清晨,我的写作效率很高,很轻松就能写好一篇文章。
因为在这个时间段,环境很安静,没有外界的干扰,非常适合深度思考。
如何做到少混日子?
随着年纪的增长,大家有没有感觉一天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间,浪费了很多时间。
尤其是时间被切割的越来越零碎的互联网时代,很多时间都在无意识之间溜走。
如何避免呢?那就是加大你的反省密度。
古人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可以吾日五省、八省吾身。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一天之中多反省几次,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状态,改变自己的惯性行为,主动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难度。
比如我们平时很多被打散的碎片化时间,可能一些人就刷视频消耗掉了。
这些时间看似很少,但是积少成多,一天下来也能有2个小时。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些碎片时间来读书、提升自己。
02.
状态一节:
猫叔状态不太好时,经常对自己说这样一句话:你是干大事的人。
这句话,可以提醒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不能低,同时也可以强化信念、给自己鼓劲加油。
如果你认为自己注定是平庸之辈,那么,你的内心很难强大起来。
状态不好时,可以借用以下法宝来调整自己:
读能给自己带来力量的书籍;
看能给自己带来力量的电影;
听能给自己带来力量的音乐。
这里也分享一句周文强老师的话: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心理暗示。
每件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来帮助我的。
就算是坏事,我也能从中发现对我有利的一面。
就像尼采所说的:凡是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困境和失败,都是一次助你成长的资本和经验。
当你渐渐把“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的思想,转换成“遇到这种事到底想教会我什么”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在逐渐改变。
改变自己的状态,重要的是首先改变自己的思维。
学会转念,一切都朝着好的方面想,事情也会逐渐如你所愿。
墙上挂字
猫叔在书桌旁挂了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
(3)要每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通过六项精进不断提醒自己、调整自己的状态。
我们也可以把一些自己觉得非常励志的名言警句,打印出来挂在墙上、放在书桌上。
以此不断激励、鼓舞自己。
为什么要经常独处?
独处不是什么都不做,独处的时候,你需要好好思考,好好反省,好好跟自己对话。
我们活在一个匆忙的快节奏时代,我们的灵魂被远远落在身后。
每一天都应该有一段时间,独属于自己。
让自己在这个世界和生活中,有一个出口。
03.
写作一节:
写作有哪些好处?
写作,能让你想得更明白,提升你的思考质量。
为了给别人讲明白一件事、一个道理,你就需要对其有深度的思考。
并尝试通过自己的语言讲清楚,这样能够极大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那么,我们怎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多读优秀作品;
多写、多改;
死磕阅读法。
写作没灵感怎么办?
其实这种情况是缺“货”导致的,头脑里没“货”,自然写不出东西来。
因为我也经常写作,很多时候也会写不出来。
看完这一节,发现确实是这样。
如果脑子里没东西,写不出来也是正常的。
比如今天,我要完成日更写作时,不知道写什么。
然后我去就翻书,看到书里面的内容,不断产生了很多思考和想法。
于是,我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留在指尖。
以及我之前写的读书笔记,都是对书中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将学到的东西复述出来。
有足够多的输入,就不愁没有灵感、不知道写什么了。
04.
写在后面
以上就是我3刷《一年顶十年》的一些新的思考和感触。
也不算3刷,就是写作没有灵感时,随手翻一翻之前看过的好书。
这本好书,值得读10遍!
每当我日更写作不知道写什么、遇到瓶颈期时,我总是会去翻一翻之前读过的书。
今天刚好看到一段话:
人类总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新的知识上,却不愿意花时间去把旧知识实践应用起来。
其实,知识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相结合,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将它们为己所用。
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这种经历和体验,也分享给大家。
• End •
往期文章:
作者简介:
林小西,一个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
2022年开始觉醒,大量阅读大量输出。
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通过自律和行动获得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今天是日更公众号的第 173/200 天。
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写作,欢迎添加我的微信,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