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这个词的关键点在于“完成预定目标”,也就是说“出结果”。
但执行力这个词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被人们曲解。有的人简单地把完成上面交待的任务作为执行力。
那么什么叫完成了任务?有的人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当成是执行力,而忽视了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能够提供上面赋予任务时所期望得到的结果。
如某培训学校,规定每个老师每月必须与本班学生的家长通过电话沟通一次。这是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个老师虽然都按要求完成了电话沟通,但是沟通结果却不一样。有的老师沟通效果很好,既让家长及时掌握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份信任,当新学年招生的时候,老生的续班率很高。而有的老师仅仅是完成这个打电话的过程,却忘了打电话的最终目标——提高续班率,实际是完成任务不好,执行力低下。
所以说,只有实实在在出结果了,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有了执行力。如果单纯地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执行力的话,长此以往,将会使单位的人员人浮于事,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一个单位来说,会使单位办事效率低下,对一个企业来说,会造成大量的人员在吃闲饭,增加企业的成本,甚至会拖跨一个企业。
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 领导者抓执行力的方法不对。领导在抓执行力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全面放手让部属去干,但又不管不问,不抓检查督导,一项任务没有按要求完成,也没有什么说法,或者只看部属去干了没有,而没有注重干的结果如何;另一种则是不放心部属,不信任部属,一旦部属工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事必躬亲,把任务转接到自己手上,久而久之,部属就会产生依赖心理。
一个人是很容易转嫁责任的。当他在一项任务遇到矛盾和困难的时候,往往会反问领导该怎么办,如果这时领导接过去说“让我再考虑考虑”时,其实这时他已经成功把责任转嫁给了领导。
2. 执行者缺乏干事的恒心和毅力。一遇到矛盾和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去研究解决,而是先去找完不成任务的种种借口和理由,缺乏“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思想。说直白一点就是吃不起这个苦。为什么军人的执行力会比一般的人强,是因为他曾经经受过艰苦环境下的锤炼,甚至经历过生死的考验,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在他眼中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也因为他接受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思想灌输,才不轻易去寻找借口。
3. 执行者缺乏“出结果”的意识。在他的意识中,“我一直在努力地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有些事情我没有达到要求,这不是我不努力,而是这件事太难了,或者说是我的能力素质不够。”遇到这种情况,有时甚至连领导都不好意思批评你,因为你确实干得很辛苦。却没有想到自己虽然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但没有出结果,没有出上级所期望得到的结果。这样以来,你所干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要的是结果,而不仅仅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