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是一个美好温暖的场域。在这里,你会惊喜地与生命里的那些重要他人相遇,然后滋长出新的思考、新的创意。
于是,我遇见了陈香吟老师。
飘飘的长发,甜美的笑容,那份知性与舒服,加上温柔的语调,分分钟就“虏获”了我的心。
而接下来,真正打动我的是她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怎样调动全班学生都参与思辨、获得成长?在我看来是一个挺难的命题。我们常常会抱怨班级人数太多,有很多课堂技巧很难实现。香吟老师在300多人的会场示范,让我们亲身浸润在这场体验式讲座里。
我们从“曼陀罗思考法——九宫格”开始,学习如何思考与思辨。每个格子里写上一个问题,从低阶到高阶。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香吟老师不仅有更细致的提问来启发,还有实用性的技巧来辅助完成。
最有意思的是“演书”的课堂运用。帮助学生开启图像化思考,生动的游戏化,再不断地提问、追问,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00多位老师就像孩子一样,在会场里开心地分组。一张街头的绘本场景里,我们每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按照画面中的位置站好,再运用“快速写作”的方式为人物设计一句台词。
如果让我来上,我想接下来通常就是选择某个小组把写下的台词读一读,做一个展示。但香吟老师让大家先把写好台词的纸张,贴到黑板上进行汇总。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她并没有进行分享或点评,但这种身体上的运动,确实会让学生更投入课堂。
接着,她从中再挑选一个小组集体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六位成员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运用围巾、草帽、墨镜等简易的道具,更鲜活地塑造自己选定的人物角色。大家按绘本中的位置站好,摆出相似的pose,依次生动地说出自己设计的台词。台下的“学生们”也没闲着,陈老师引导我们来猜猜他们演的分别是谁?推断的理由是什么?然后让台上的“学生”公布答案,若是有误,就会请他说一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抛出,我们的思考也在一步步深入。在现场,我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课堂上的互动和参与,这些小技巧,无疑会让学生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思考中。
但要真正实现课堂的全员参与,提出合适的高阶思维问题才是核心。问题太浅显,学生即便是高度参与了,收获也不会很大,思维成长极其有限;问题太高深了,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回答,那么大部分学生终将是要游离在课堂之外。因此,学会提出一个好问题才是开启思辨的关键所在。
课堂里的思辨,是所有孩子的脑力激荡。她需要的不仅是技巧,更需要专业的提升、对大问题的把握,还有那颗热爱、探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