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认知觉醒》时,有一句话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说,“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
今天读到这本书最后一章——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之早起,又一次让我认识到认知清晰的力量。
作者通过对《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这本书4个观点的探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无痛早起,合理安排工作,真正改变的道路。
这四个观点简述为:
1.早上4点起床,4-12点完成当天正常工作、12-20点铺垫未来工作(多出一个工作日)、20-次日4点休息。
2.睡眠脑科学理论。
3.放弃闹钟,通过节点自然醒。
4.抓住工作高效时间段。
对睡眠的脑科学理论的认知,书中这样介绍,芝加哥大学的克雷特曼与德门克对睡眠规律的研究: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也就是说按上面时间段规律,哪怕只睡了3小时,但在睡眠节点醒来,人依然会精力充沛,反之,希望休息好,让自己睡很长时间,却在睡眠周期中醒来,人也会感到精神不佳。
对大脑工作的高峰期的认知,书中介绍,“人体从黎明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类脂醇。这两种可以让人保持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分泌高峰期正好是早上7点左右。”
人体进食后,能量也会在1小时后转变为葡萄糖,输送到大脑,大脑的运转速度会迎来峰值,直至4小时后才降到谷底。
在峰值时段,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作者说,“人们要顺应规律,抓住效率高峰期,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在这个时间段完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通过对这四点的通透认知,展开了五点行动:规划、跑步、反思、读书或写作、困难的工作。
收获了“清晰的时间安排、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受干扰的锻炼氛围、专注的学习环境、从容的工作心态、持续的个人成长等。”
而这最本质的原因来自于认知的清晰与通透,行动上不再是靠意志力去强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