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欢这本书,但不代表这本书不好,同样,莫言获诺奖,也不代表他的作品是我们作家中最好的,今天我用“读懂”这个词显然不是读书的一个恰当的词汇,但仅仅用在题目上表达一种内容的概述,也算是一种权衡的最后选择,读书的人都应该理解,读懂这个词是不适合用在作品解读内容中的,用“角度”来表达解读和审美的内容更为恰当一些。
现在我就从一个角度切开这本书来和大家一起看看,到底这本书在这个角度下都讲了些什么?书名是《生死疲劳》作家莫言解释说,来自于佛教的那句话: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有一些读者调侃这本书读起来确实很疲劳,当然疲劳在这里可不是这样理解,如果按佛说这个生死疲劳,或许应该解释为生、死、疲、劳四种人生现象才更为接近一些。
西门闹的妻子白氏一生苦难的生活代表了生之苦,西门闹的“冤”气冲天,在轮回中的那种不得超度的死之苦,蓝脸一生对土地的忠爱,一生也为此受尽磨难,亲眼看见自己的牲口被杀自己却无能为力,自己筋疲力尽最终自己埋葬了自己,表现出了一种疲之苦,洪泰岳的一生劳劳碌碌,最后没了精神归属,应该属于劳之苦。
我们看到虽然整本书都在说这个佛说和欲望,但大家也都知道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只能是一种期望,这种期望仅仅只是存在于理想中吧,人也不能都成为形为枯木,心如死灰的状态,但书中似乎有这样一个人,而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马改革,其他人都不可能达到这种人生境界,但马改革也几乎只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我想作者的主要意图也不是诠释这种无欲理想,毕竟作者不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心灵鸡汤。
我认为佛说的这句话是贯穿作者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线索,然而仅仅是为了将一种佛学理念浸润到整本书里,显然也不是这些作家的简单目的,这样就显得太过肤浅,以我的理解为通过家族和历史的变迁,通过人物命运的阐述,来对这句佛说的解释,然而人生毕竟不能都完全的理想化,人人也不能都成佛,所以整个故事还要回归到一种时代的隐喻。
我想这种隐喻如果本身有着历史的包袱,就必然带着那个时代的伤痕而出现,这个伤痕最终就体现在蓝千岁这个并不完美的,有着先天性疾病的古怪大头娃娃身上,这样莫言其实就是跳出这种宗教谏言和戒律,而对一种伤痕的表达,这种伤痕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伤痕,一种阶级斗争到经济发展的两个时代的伤痕。
前一个时代是对人性的泯灭,后一个时代是对欲望的叹息,最终化成一种残缺的蓝千岁,蓝千岁的血缘就是两种血缘的混合,是西门家和蓝脸家两种血缘的混合,也是暗喻了整个时代所谓两个阶级的人,蓝千岁的残缺就是这种伤痕的结果,在这种伤痕的背后,是不是也暗含了作者对未来的一种消极希望。
文: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