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商用 王道经营
作者:代海涛
齐宣王篇:非不能,实不想也。
本章原文还是“梁惠王篇”,但因为孟子已经告别梁惠王离开了梁国,来到了齐国,见到了齐宣王,我就把它起个别名叫做“齐宣王篇”,这是他和齐宣王的一大段治国理政对话。
孟子在梁国苦口婆心劝说梁惠王实行仁政治国,结果梁惠王不屑一顾,未予采纳,孟子受到冷落,转身来到了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齐国(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见到齐宣王,把和梁惠王谈话的观点又对齐宣王说了一遍,齐宣王听的很高兴,就对孟子说:
原文:
王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 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 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齐宣王很高兴,说“孟老,您太牛掰了,《诗经》里有句话说'别人的心思,我一看便知',这估计说的就是您这种人吧!您这种研究人性心理和社会科学的,最知道人心了,可我就不行,我有时候也猜到了,可做完事情再回头看时,就发现做的和想的不一样了。您说您那个方法是王道,可您的王道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孟子回答他说,原文:
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 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孟子一看齐宣王追问,至少说明他有兴趣,就立即回复宣王说:“吾王在上,您想啊,我是能举起三百斤重物的大力士,但我却对您说我举不起这一根羽毛您信吗?我能在百米之外看清鸟兽身上的细微毛发,但我却说我看不到旁边的一大堆柴禾,您信吗?我请问王上,我这么明目张胆的说谎话,您听不出来吗?您还能相信我吗?”
齐宣王说:我绝对不信!
孟子谈话沟通技巧高明的很,总是用比喻或假设让对方往里钻,或者说他善于挖坑,让对方往里跳。他一看齐宣王进入了自己的话题领域,就接着说。
原文: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 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说:“您看啊齐王,您又是喜欢《诗经》,又是爱好养鱼、喂猫、遛鸟,您对动物都这么有爱心,却就是不愿意去爱护您的老百姓,这是为什么呢?您也说了,能举起三百斤重物的人不可能拿不起一根羽毛,能看清远方鸟兽毛发的人不可能看不到自己身边的一堆柴禾,这都不是不能,而是他们不想。您能爱护动物,而不能爱护百姓,这也是您不想罢了,而不是您不能。现在您说您统治不了天下,治理不好国家,同样这也不是您不能,而是您不愿意罢了!”
齐宣王虎躯一震,稍觉不快,感觉有点蒙圈,但毕竟孟子不是一般人,他还是礼貌性的询问。
原文:
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 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齐宣王问孟子:“我不想做和我做不到有什么说法吗?”
孟子回答他说:“让您把大山夹在胳膊下飞过北海,您给我说您做不到,那属于正常,因为那真做不到;可我要您在路边帮老人折一根树枝,您要还说您做不到,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折树枝这么容易的事,您还说做不到,这分明就是您不想做,这是态度问题,与能力无关。现在来说说您要收复江山,统一天下,治理朝政的事吧,这又不是让您夹着大山过海,这只是让您为老人折一支树枝而已,就看您愿不愿意了。”
不等齐宣王回答,孟子又进一步解释。
原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 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说:“您尊重敬爱自己的老人,也请您想想别人家的老人;您家有小孩您知道爱护关心他们,您也应该想想别人家的小孩,都是人他们也需要关心爱护呀!如果您能这么做,并教导您的官员们都这么做,然后影响全国人民,您想到那时您再管理他们还不简单吗?您喜欢《诗经》,我就拿《诗经》举个例子吧!《诗经》里有一句话说'王者要先给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做个榜样,再给兄弟姐妹做出榜样,这样全国人民谁还有什么说的'。所以咱也借鉴之,只要自身做出榜样,再推广教育别人,国民就幸福安定了。如果没有安定的秩序,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保不住,还谈什么为国尽力。古代大德圣贤先王们之所以不一般,就是他们懂得并善于运用这种王道之法。”
要说孟子说话也够很,句句扎心,他最后说的大德圣贤先王,是指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等,这就是他的王道仁政理论依据,他如此坚定的一套理论,是有强大信任背书的,是经过事实验证的。他必须推广出去,治国安邦平天下,王道的使命非常坚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千古名句,源头出处在这里。他的本意就是致良知,从心出发。他的寓意就是再伟大的事业,也要从人性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再就是思利及人,自利利他。
能做不能做是技术问题,想做不想做是思想问题,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没有强烈而持久的信念和使命,没有专注于一项事业的决心和恒心,就很难成功,有时候,这又只是一个念头的转变而已,态度决定一切,起心动念已然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