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从古巴哈瓦那乘飞机来到迈阿密,因为刚经历了飓风迈阿密的海滩,一片狼藉
游览了珊瑚阁区,是迈阿密的富人社区,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左右。它是由开发商乔治.梅里克精心规划设计,拥有近一千多座建筑风格各异的住宅,颇有西班牙特色,号称“万国住宅建筑博物馆”。
珊瑚阁区因当年建房材料大量采用珊瑚礁而得名。
迈阿密(Miami)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第二大城市,位于佛罗里达半岛比斯坎湾。迈阿密还是南佛罗里达州都市圈中最大的城市,这个都市圈由迈阿密-戴德县、布劳沃德县和棕榈滩县组成,人口超过559万人,是美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城市之一,美国东南部最大的都市圈,也是全美第四大都市圈。
迈阿密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在金融、商业、媒体、娱乐、艺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许多公司、银行和电视台的总部所在。是文化的大熔炉,受庞大的拉丁美洲族群和加勒比海岛国居民的影响很大,与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在文化和语言上关系密切,因此有时还被称为“美洲的首都”。
2008年,迈阿密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干净的城市“。2009年,迈阿密还被瑞士联合银行评为美国最富裕城市和全球第五富裕城市。
历史沿革
没有人真正知道迈阿密这个名字的起源,一种可能是来源于印第安语,意为“甜水(sweet water)”。这个地区是水的集中地,因为迈阿密河实质上从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向大西洋漏斗状。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Mayaimi湖,(现在称为Okeehobee湖)。没有证据表映迈阿密印地安部落与美国东南部有任何联系,它孤独地坐落在南佛罗里达州。南美洲人大约在10000年前迁移到迈阿密。最为著名的早期居民是德贵斯塔(Teq esta)人,他们控制的帝国几乎覆盖了佛罗里达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迈阿密-戴德县、布劳沃德县以及棕榈滩县皠南部)。 虽然庞塞·德莱昂(Pone de Leon)在十六世纪早期曾试图殖民这块圠区,但是面对土著人他们未能守住,所以只得呆在人口极其稀少的北方。在殖民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迈阿密地区也有来旅游的欧洲人短暂地访问过。
发现迈阿密
佩德罗·梅嫩德斯·德阿维莱斯(Pedro Menendez de Aviles)和他的随从在1566年访问了德贵斯塔殖民地。1567年 ,西班牙移民在迈阿密河口建立了一个传道区(mission)。1743年,他们又建立了一个堡垒。许多西班牙殖民者与其他地方的居民一起,在迈阿密河和比斯坎湾沿岸建立了住宅和农堺。人们从巴哈马群岛(Bahams)来到南佛里达及其群岛(the Keуs),猎取海底船上的财宝,这些船只因为触碰到危险的佛罗里达州(Great Florida)暗礁而沉没的。一些人接收了迈阿密河沿岸的西班牙人的土地。与此同时,塞米诺尔人(Seminole)印第安人同一群逃跑的奴隶来这里。 1830年代,理查德·菲茨帕特里克(Rihard Fitzpatrik)从巴哈马人手里购买了迈阿堆河沿岸的土地。在这里,他成功地经营了一个种植园,里面栽种着甘蔗、香蕉、玉米和热带水果。Fort Dallas就位于种植园中河的北岸。在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中,这里成为交战地带。大多数的印地安居民都是士兵,就驻扎在Fort Dallas。
这是美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印第安战争,几乎使整个迈阿密地区的人口损失殆尽。1842年,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结束之后,菲茨帕特里克的侄子威廉·英格利希(William English)在迈阿密重建了种植园。他在迈阿密河的南岸规划了“迈阿密村(Village of Miami)”并出售了几块小的土地。 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虽然不如第二次那样具有破坏性,但减缓了佛罗里达东南部的移民步伐。战争结束后,少数士兵留了下来,而一部分塞米诺尔人则仍然呆在佛罗里达大沼泽地。但是,直到1890年末期,也仅有极少 一些家庭在迈阿密定居。 1891年 ,一个来自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俄亥俄州) 名叫朱莉娅·塔特尔(Julia Tuttle)的女人收购了该地区大量的柑桔 。她最初试图说服铁路巨头 亨利·弗拉格勒 (Henrу Flagler)将他的“ 佛罗里达东岸铁路 (the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向南延伸至迈阿密,但遭到拒绝。 然而到了1894年 ,佛罗里达州遭受了一个严冬,整个州北部地区的柑桔全部被冻死。但幸运的是,迈阿密并未受到影响,塔特尔的树桔园成了市场的唯一来源。她再次写信给弗拉格勒,劝说他到这里来亲眼看看。弗拉格勒同意了,来到迈阿密的第一天,他就断定这个地区扩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最初,大多数的居民希望将城市命名为“弗拉格勒”,但被亨利·拉格勒坚定地拒绝了。于是1896年7月28日,迈阿密建立,拥有344名市民(其中23名是白人,181人是黑人)。到 1900年 ,有1681人居住在此地;1910年,5471人;1920年29549人……
移民潮
1959年古巴革命将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赶下台, 菲德尔·卡斯特罗 (Fidel Castro)开始执政,大量的古巴流亡者开始前往佛罗里达。仅1965年一年,就有100,000古巴人通过每天两次“自由航班(freedom flight)”从哈瓦那来到迈阿密。许多流亡者是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他们的财富大量缩水,到达美国时随身只剩很少钱。迈阿密的大部分地区都对古巴流亡者表示欢迎。流亡者中的大多数都居住在沿河岸地区,于是这里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小哈瓦那”。这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西班牙语占主导地位的社区,而城市其他地方的讲西班牙语的人也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事务。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美国司法部长准予了一个特别许可,允许古巴人进入美国,但并没有同意他们可以永久居留。这种令古巴人进退两难的情况在1966年《古巴情况法》出台后有了一个决断。情况法规定,任何自1959年后到达美国且在美国居住满一年的古巴移民,可以获得永久居住权(即绿卡)。
1980年的马列尔偷渡事件 (Mariel Boatlift)中,有150,000古巴人一次性渡海到达迈阿密,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非军事渡海行动。跟1960年代的那批不同的是,这批难民中的大多数都很贫穷。卡斯特罗通过这次偷渡事件,清除了国内大量的罪犯和精神病患者。在此期间,许多非西班牙白人从迈阿密逃离,这通常被称为“白人航班(white flight)”。
(著名电影《疤面煞星》就是以此事件为背景) 1960年,迈阿密90%的人口是白人,而到了1990年 ,仅剩下大约10%。 1980年代,迈阿密又开始经历了一次从其它国家例如海地来的移民潮。随着该地区海地人口的不断增长,一个称为“小海地”的社区产生了。1990年代,海地语即海地克里奥尔语出现在公共场所和选举期间的选票上。另一场大规模的古巴难民潮发生在1994年。为了防止发生又一个马列尔偷渡事件,威廉·杰斐逊·克林顿政府宣布了一项重要的美国法律修正。在这个有争议的行动中,美国政府宣布在海上被拦截的古巴人将不被带回美国,而是由美国海岸警卫队(the Coast Guard)将其送至古巴关塔那摩湾的美军基地(或巴拿马)。在从1994年开始八个月的时间里,有超过30000古巴人和20000海地人被拦截并被送往美国本土之外的营地。
1994年9月9日,美国与古巴就移民问题达成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通过法律将古巴难民安置在美国本土之外的安全的避难所,古巴也将阻止古巴人从海上进入美国。此外,美国将每年向20,000古巴难民发放签证。1995年5月2日,第二项协议达成,从而允许居住在关塔那摩的古巴人进入美国。同时,也建立起一个直接遣返在海上拦截的古巴人回古巴的制度。在这项协议中,古巴政府承诺不对这些被遣返者进行报复。从此,迈阿密的拉丁和加勒比海的气氛友好,成为受全世界游客和移民欢迎的目的地和仅次于纽约及洛杉矶的美国第三大移民入境港。此外,来自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全球各地大量的移民社区在迈阿密落户。在迈阿密,大多数的欧洲移民社区都是新近移民而来,季节性地居住在这座城市,有较领的可支配收入。例如,迈阿密的意大利移民社区仅有约45,000人,但这却是美国最富有的意大利美国人(Italian American)社区。
目前,在迈阿密地区有大量合法的和非法的阿根廷人、巴哈马人、巴巴多斯人、巴西人、哥伦比亚人、古巴人、多米尼加人、荷兰人、厄瓜多尔人、法国人、海地人、牙买加人、以色列人、意大利人、墨西哥人、尼加拉瓜人、秘鲁人、俄罗斯人、萨尔瓦多人、南非人、土耳其人、委内瑞拉人。迈阿密是西班牙和加勒比海移民的占主要的城市,但该地区也拥有美国最大的芬兰、法国和南非移民社区,也是美国最大的以色列、俄罗斯、土耳其移民社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