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食色,性也;
在性这项本能中,人和动物大体相同,只不过动物表现更具有季节性,春天一到,动物便开始交配,天地万物,生生不息;
至于人而言,爱情则是性欲的另一种表达,在人的青年期,情欲常常带来痛苦或者幸福,情欲消失,人变得安宁;性资源是稀缺的,自古就有十命九奸情之说;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说过,性和攻击是人的两大本能;有一次,有女大学生问罗素为什么放弃哲学研究。罗素回答:因为我发现我更喜欢性交。
在叔本华的理论里,性欲是生命意志的代表。叔本华是男人,把女人当做了生殖和性欲的象征,当做了生命意志的帮凶。他说:“女性的美实际上只存于男人的性欲冲动之中;所有需要克制的欲望中,最重要的就是性欲。我们的很多行为受到性欲的驱使,因此叔本华给出了苦修禁欲,欣赏艺术的解决办法;
弗若伊德表示文明限制了性生活,性本能是潜意识的动力来源。愿欲受阻会升华为艺术,如文学,美术,音乐;
王尔德说,时间上的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
02、欲望 ,一切痛苦的根源,人类进步的动力;
求生的欲望,比如植物破土而出的欲望,人和动物的食欲性欲。
进步的动力,生命意欲就是为了让自身生存不顾一切的意志满足欲望,追求成功也是生命意欲的表现。人越成功,就意味着他的生命意欲越强烈。
膨胀的欲望,欲望本质上是痛苦之源。因为满足不了欲望,人会痛苦;满足了欲望,人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欲望。叔本华引用了一句法国谚语,是人们面对无止境欲望的最好注解:“更好是好的敌人。”然而,就算没产生新的欲望,人还是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这也是痛苦。所以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才是永恒的,人生就好像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摆动的钟摆。这种情景就像王尔德说的:“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
叔本华说,生命意欲是邪恶的,是痛苦的源泉。所以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痛苦。叔本华诉诸消灭意欲,尼采诉诸强力意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佛教把生命意志欲的毁灭当做目标,要求六根清净无欲无求,更符合叔本华的哲学观;
03、感性,感性往往告诉我们想要什么,理性往往告诉我们不要什么;
听过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一生;越文明,越教条,越压抑,人之所以各有各的个性,大概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感性的,更多的时候服从本我的,弗洛伊德说本我是马,提供能量;自我是骑手,驾驭着马跑向正确的方向。人生的智慧,大概就是如何更好的驾驭这匹烈马;
04、虚荣,虚荣使人迈出进步的第一步;
不要妄加评断我,你看到的,只是我选择让你看到的,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放在别人印象的首页;大部分人都会维护一个大众在表面上所认可的形象 ;
虚荣使人迈出进步的第一步,享受一切的赞美和点赞,虚荣心和成就感会推使着你前进。每个人活着都需要一点小小的骄傲心,生性里虚荣的部分会时常占据上风,希望每个人都通过装逼变成为牛逼的人;
05、虚伪,听人说话要听别人没说什么;
动物的世界里不知道有没有对错,或许只有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成人的世界里是没有对错,只有立场,《罗生门》里每个人都自说自话,自圆其说;
06、平庸,有一种犯错叫平庸之恶;
看着非洲迁徙的群马群牛,人在某种程度上人也是群体性的,鲁迅说,中国人不怕当奴隶,中国人拍当不上奴隶;当一个人走在正确的路上,但和大家走的是反方向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随大流;王兴讲的:“大部分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群众不会推理,喜欢模仿,他们需要榜样,对于毁灭,群氓才是强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