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35周岁生日,脑海里却浮现25岁时的自己。这十年里,我一步步踏实地行走,走到了我喜欢的自己面前。我感恩岁月的馈赠,更感谢坚定努力的自己。从25到35这十年,是前行不辍的十年,是肆意绽放的十年,是不可错放的十年。十年间,我逾越了生存,磨练了事业,收获了家庭,拥抱了梦想;十年过去了,我还有初心,还有激情,不怕再来一个十年。
生存篇
25岁那年,我从德国回到上海,从“海龟”变成“海带”,代课接活努力地养活自己。夜深人静时,我常会想起曾经在舞台与赛场上的高光时刻,可眼下却是直面生存的至暗时期。生活是多么的真实啊,它逼着你放下无用的光环,如果你沉浸其中出不来,终将水中望月,空空如也。我深谙这个道理,所以我耐心地打造自己的“锦”,教小朋友弹琴,给艺术团伴奏,自立虽然辛苦,但值得骄傲!说起来,我的第一个巴扬学生就是在这个时期遇见的,他获得过很多次国际比赛的少年儿童组第一名,演出足迹遍及瑞士、韩国,以及中国南北各地。看,这就是命运不经意的馈赠,它永远会眷顾努力向上的人。
事业篇
有了锦,我便能为之添花。
其实即便在“生存”时期,我也没有停止练琴,也许是隐约中感受到了某种使命,但更真实的感受是每当我手指尖触碰到巴扬的键纽并按下琴键的那一刻,心里都会划过一股暖流,使我不安的心立刻平静下来。原来演奏不仅是我的才能所在,更是慰籍我精神的良药。练琴不断给我的十指充盈了热度与活力,我开始举办讲座音乐会,为自己创造舞台的同时传播巴扬音乐,我还继续参加手风琴赛事,主动给自己添加压力,世界杯比赛的第一名就是那这个时期获得的。我是抱着对比赛结果“无用”的态度,得到了开启我事业的一块有力的敲门砖。入职浙音后,似乎一切步入了正轨,但艺术的道路却更加任重道远,是什么力量引领我一直高强度练琴?绝不是为了升职加薪闪耀门楣,我只听从自己的内心,它告诉我,只有拉好琴,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那是我的本命事业,是我孩童时期就被种下的一颗种子,是我向内扎根的土壤。
家庭篇
我遇见了同类。
我的另一半是钢琴家,我被他成熟的音乐表现深深吸引着。我喜欢跟他聊音乐,这件理智中又带有浪漫的东西是多么的奥妙啊,它使我们从相识走到相伴,从爱情走进婚姻。都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可我竟是那个幸运儿。我越来越肯定,你一直相信并坚守的东西,一定会跨越千山万水,在一个出其不意的时刻,与你相逢。
去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新生命的到来给了我更丰满的体验,我看到了很多之前未见过的场景,有人性最初的模样,有亲情最直接的表达,从中我更是重温了在我的婴儿时期,我母亲抚育我的点滴,我更加肯定了爱的力量,愿我也有爱的能力。
梦想篇
我亲手营建的家庭,也是我梦想的栖息地,这里可以安放我自由的灵魂。感谢我们双方的父母,为我们排除后顾之忧,支持我们梦想。是的,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但我们还有梦想,我们是那个出走半生的归来少年,我们许愿将生活过成一部部诗篇,我们要成为自己生活的诗人。
行文至此,我更庆幸自己拼搏了十年。这十年里,每一天都很艰难,却一年比一年容易,在这个悲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然后我亲手打造了一片百草园,在这里我可以如愿自由的呼吸。
愿我们都是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