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和闺蜜吃午饭时,交流了一下之前言语冲突的立场。我们都想问对方为何要那么对标,我说的就是一个事实。后来我发现,语境转换的推理和逻辑,每个人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她理解的我的意思和我理解的她的意思,简直就是千差万别。
想到非暴力沟通里面所说的,先倾听然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而往往我们并不会认真听对方在说什么,多数时候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还是观点,然后我们抓住自己的关注点,在没有背景介绍的情况下脱口而出一些话,误会和争吵真的一触即发。最终我们不是在争辩事情本身,往往就演变成给彼此贴标签,情绪升级就在一瞬之间。此刻,我们依旧没法好好说话,特别是对亲近的人。
有时我观察孩子说话才是最有心的,但往往会被大人暴力沟通了,慢慢他们也习得了这种方式,长大后的我们就理所当然觉得没人理解我们……好好说话,不是阳奉阴违也不是假装客套,是在沟通中做了如是的倾听和如实的说话。看起来是件挺简单的事,加上我们的情绪种子就呈现出五花八门的异象。
四十多岁的我,才发现好好说话是如此的难。如果沟通是为了让彼此明了心意,那我们在沟通里无意识的话到底从哪里来呢?为何倾听并明确对方说话的意思,是被习惯忽略的?怪不得需要通过重复来确定,但往往我们不会问:我有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嘛?反而会问:你听明白了没?就这一点,很多人就自顾自去演内心剧情了,哪里顾得上听到了什么。本以为自己这两年进步了,就在和闺蜜复盘之前的争论时发现,原来我如此丝滑地忽略了好好说话。要么小心翼翼一味求不吵架,要么就是一言不合拍桌子,就是没有好好倾听也没有探究对方表达的意思,好像自言自语地说话。这么看来,一个人愿意看着我们的脸专注地听我们说话,都是绝顶美好的瞬间了。我确实想不起来看着对方眼睛说话的画面了,最近我好像低头或者眼睛朝下看和别人说话,特别是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
今天情人节,没有等来表白也没有等来求复合,还是叹了口气。男女之情有的时候觉得心烦,没有的时候觉得有点可怜,但往往一个人总是在工作生活里不去觉察,毕竟我确实不那么闲,也就对没有礼物的情人节不太失落,只是觉察到原来还是有一丝丝期待。但一想到在亲密关系更要好好说话,我立马觉得单身万岁!朋友圈依旧有好老公和好老婆,祝福有情人天长地久。当然,更祝福所有人拥有全然的大爱、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