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
“先去做,做成烂泥再去改。”这是我听到的最有力量的话。
记得主持人朱老师的人生格言是“读好书,行远路,遇高人”。
我们生而普通,仿佛“平淡无奇”四个字就把我们的一生展现无遗。
曾几何时,我们也在为刚刚呱呱坠地的小生命鼓掌,慨叹生命奇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步认清现实,并在现实中匍匐前进,甚至是苟延残喘。
① 梦想照进现实
就如同我们的孩子,刚下生时,被我们寄予厚望。谁不是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上六年级的闺女放假归来,说起宿舍趣事,说:“妈妈,你知道吗?一至五年级都是很单纯的,明显感觉六年级俨然成了一个小社会,开始勾心斗角了,谁单纯谁就是傻”。
听的我是一愣一愣的,回头想想也就是那么回事,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心思了,知道含蓄表达了。
特别是私立学校,孩子们几乎整天待在教室里,上节课刚结束,来不及上个厕所,下节课的老师就来了。孩子的眼里早就没有光了。
闺女说,你看书里作家都写童年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天真无邪,我们现在这个年龄,童年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② 长期主义者
在我们传统行业有句话是: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
不管做什么,都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没有长性。
就像我的文盲爸爸说的,不能天天这山看着那山高,换来换去,一事无成。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容易。宁可五年做一件事,也不要一年做五件事!
可是遇到困难和各种诱惑就转行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