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两年前在哪里?两年前的今天遇见了谁?有什么样的心情,在忙些什么?
2年前的今天,在我刚结束2期100天的薄荷阅读的打卡,让我开始寻找到了坚持的力量。于是趁热打铁加入简书,想看看自己做一件事儿到底能坚持多久?那个被拖延症缠着、计划总是不能完美完成的人儿心里冒出了这样的念头,那就换个玩法,果断开始吧。到今天刚好2年,2年发生了哪些事儿?心里有哪些小秘密?有哪些开心的不开心的,简书照单全收,如一个默片机,默默滴帮我记录着这一切。
01 看得见的176篇17.6w字
记得考试写作文的时候800字都是要凑数字,那是被动式、凑数式、为了得分而写;当我开始以文字记录生活和心情,写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的时候,文章或长或短、纯属放松式的输出,状态不一样了,结果反倒是容易坚持下来,2年的时间每周一篇的节奏从未打乱,176篇文章17.6W字,让我明白当初的所有顾虑都是多余的,先开始再说,永远别被臆想的障碍给困住。
一言一字中不一定定逻辑清楚、用词不一定精准、也没有那么多精妙的修辞、漂亮的句子,甚至内容谈不上深度,但每一篇,每一字都吐露心声,一字一句或跟自己对话、或是美食带给我的好心情、为数不多的出行游记、每月读一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节日的感触、身边的故事、周报,用喜悦、低落、思考、复盘.....组建了我的一方新世界。
02 别苦哈哈的坚持,调动内外驱动力
这2年的持续输出让我明白坚持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苦逼、逆人性,坚持不代表着苦哈哈。当你真正想去做一件事儿的时候,顺从内心,舒服地去做,慢慢形成习惯,到最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如果没有开始,一切的担忧都是放大困难,永远很难开始。
如果一个人走的艰难,那就去寻找一个群体,我就是跟着一帮爱好通过文字记录生活的姐妹每周以打卡的形式,并通过规则约束逐步形成习惯。大家彼此的监督、鼓励让我们更有力量,让我们不会轻易丢掉自己的初心。
在李笑来老师的操作系统中是不存在“坚持”这一词,他说如果某件事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那这件事打抵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需要努力和坚持说明骨子里不愿意做哇。
我们且不说能力层面的事儿,认知上如果没有启动自己的内在驱动力,的确就会成为一种别扭的坚持、或许还没有结果。那有什么办法吗?
李笑来老师的策略是这样的: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件事情赋予及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没错在007的圈子里,除了优秀的伙伴们彼此线上、线下的赋能,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是7天写一篇,7年后去南极,多么cool的目标,一群人一起为一个梦想去实现,而且看到了真的有战友作为科考队到达了南极,看到了南极的风景和一线的声音,这就是给予写作赋予了极其美好的、让人无比崇敬的意义,我们会主动地、开心滴克服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因为有一个让人无比憧憬的目标。
03 看不见的内在变化
那这2年除了记录和记忆还带给了我些什么?如果借spenser的话来说,写作是最大的自我投资(读后感请点击)。没错,如果我的周记还算得上写作的话,写作是一种零成本的自我投资,自我成长、持续精进、打造自我价值及个人品牌。让我受益最大的是保持了一个平稳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有句话说女人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时候都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尽管我现在的角色相对单一,没有那么多鸡飞狗跳的事情来考验,但是我有信心等我有一天遇到这些糟糕的状态时我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处理问题。
文字是具有治愈功能的,有时候状态不好的时候、能量感很低的时候,没有动力、迷茫的时候,通过文字的梳理理清思路、通过自我对话安抚自己、在写的过程中慢慢就积攒了力量,重回应有的轨道。文字可以成为发泄口、可以是理性思考的过程和结晶,也是心情润滑剂和调节剂,也可以是计划和复盘。
除了这些碎碎念,“写作+工作”的模式让工作中也受益匪浅,一份报告、总结、申请、发言稿、活动策划都不再觉得那么艰难,越来越有状态和思路,效率也越来越高。通过文字的输出,思路打通了,也倒逼自己不断输入、思考,同时练就敏锐的感知力,这样才会让灵感的源头活起来,源源不断。
看不见的内在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变化,会在外在呈现出不同,也期待将文字写一辈子,成为呼吸一样自然,不可分割。
第一个2年,下一个2年,未来的无数个2年,期待生活更精彩、内心更笃定、状态平稳,人生更丰富。
姑娘,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