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者:金 童
咨询师:邓昭华
咨询过程:咨询者的问题是对工作以外的事情总是习惯性拖延,比如遛狗或学英语。通过摄入性会谈邓昭华老师在咨询到25分钟时和咨询者商讨了咨询目标—找出拖延的心理层原因。整个咨询都很顺利,最后也是找出了问题的原因:1)自我要求高,认为自己不够好 2)认为自己不重要。在进入心理层找原因时邓昭华老师两次驳回咨询者对自己拖延现象不正确的“解释”,直接、准确而自然的表达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白老师督导:白老师对邓昭华老师的整体咨询予以肯定。美中不足的是整个咨询很顺但是过快,在提前完成咨询的情况下白老师建议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核对咨询效果,通过咨询者对问题原因与问题行为之间的联系和领悟来核实咨询者是否真实地认识到问题,能否在生活中做到改善。另外白老师指出在布置作业时,作业要与实际问题行为紧密结合,这样一点一滴看得见的改变有助于有效完成作业
个人感受:不知道为什么,在观摩此次咨询过程中没有要写报告的欲望或者没有想要去写的点,整个咨询从头到尾这个问题都萦绕心头。反而最后咨询快要结束的时候,邓昭华老师说:今天找出的原因是咨询者认为自己不够好,其实还有一个点可以挖,一次挖一个所以另一个点就没有再挖,但提了下另一个点:咨询者认为自己不重要(我觉得从这里可以挖出更深的东西),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咨询者对这一点也很认可,也饶有兴趣的说了很多,这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难道之前“挖偏了”?在督导的过程中邓老师的解释是:可能是因为布置作业阶段建议有点多以至于咨询者消化不过来忘了有关内容,反而把刚提到的另一个点拿出来分析说明。
总之:邓昭华老师的自信从容是令我敬仰的地方,当然这与邓昭华老师多年的努力分不开,白老师每次的督导都很有价值,耐人寻味。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