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属实是《三国演义》一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罗贯中对他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了一个丧尽天良的大反派。曹操撑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阴暗一面,他成为了刘备刘皇叔的死对头。与仁德的刘备不同,他可以称得上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难道曹操真是个泯灭人性的人吗?这个疑问把我领到了《三国志》,想要在这本书中发现与《三国演义》中不一样的曹操。
初读《三国演义》,第一次让人觉得曹操人品有问题当属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话说那天,曹操借献刀之名要刺杀暴君董卓。没曾想,董卓看见镜子中的曹操正拔刀欲刺死他,猛一回头外加吕布正牵着马走到门前。曹操一慌撒了个谎,骑上马,跑了。董卓也察觉到事情不对立马下令通缉了曹操。曹操就这样骑着那匹马跑着,路上遇见县令陈宫,陈宫认为曹操有胆识就接待了曹操,和他一起走上了逃跑的路。接下来就是耳熟能详的的一段故事了,曹操就这么将吕伯奢一家八口杀光,接着又在逃跑路上遇见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又是一刀,了结了这九个人的性命。最后还抛下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用《三国演义》的话来说,曹操就是个狼心狗行之徒。
但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原文有两种记载,一是: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曰:太祖过伯奢。(此段文字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另一种说法是: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由开头可知,此段文字出自《孙盛杂记》)以此看来,曹操并不是什么莫得感情的杀手,据《魏书》记载他并没有杀错,伯奢的孙儿确实没安好心;那就算曹操杀了,按孙盛的说法,曹操感到了悲怆,说出的是“宁人负我,毋人负我!”。这就很不一样了,一,没有针对“天下人”;二,对误杀一事感到了愧疚。
曹操的人物形象立马不一样了,他不再是个丧尽天良的人。虽然这样就不可以与《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这样也还了曹操的清白。外加确实打赢的官渡之战和手下无数的良将。曹操,是一个敢作敢当、机智过人懂得如何收拢人心的人。用曹操同时代的人物评论家许劭的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高一十二
李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