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彭彭能够把这本书介绍给我们,这是听第三遍写下的学而思:叫醒耳朵,让我带着鱼钩去听这本书:是什么让米勒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可以激发带动孩子的投入到学习中?目前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年轻老师,可以从她的失败成功历程中,可以借鉴的是什么?
作者米勒老师是个小人物,这是相对于权威机构来说的,彭彭从“小人物”入手,让我看到了小人物的无奈,米勒老师、彭彭老师面临的学习成绩考问时的苦笑,我非常理解。在技艺班、补习班火爆的当下,我在从事的孩子心智提升领域,显得缺少家庭的重视,心理是关于个体无形的成长,可能是情绪、思维、沟通、目标等等方面,而很多家长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可见的考试成绩或可能未来有饭碗的技艺上时,孩子的心理成长缺少了重要的支撑。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好,因为“小”而更具有自由和灵活性,不被所谓的规条束缚,我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不影响我为孩子的心智提升呼喊的脚步。目前我可以用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小主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还有与其说是有NLP等心理学学问作为靠山,不如说我们在教学中相长,把学生当老师,把培养更多人终身成长作为目标!
当彭彭谈到意义感时问到:读书为了什么呢?反思我自己,上学的时候一直是个乖乖的好学生,应试教育的下的典范,如果和彭彭是同学,简直觉得太另类,现在回头看,自己真的失去了很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幸好,学习的热情我还一直保留着,要不然就不会遇到并投入现在热情感兴趣的心理教育领域了。
背故事多少首,记下多少笔记,so what?为什么要背诗呢?为什么学习?一名老师为你提供出建议,先想一想他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建议。这让我很触动,有时自己习惯于省脑直接拿来主义或想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表现学习而盲目学习,是真的带着目标去学习。同时教学不是为了实现“我”的教学计划而开展,而是服务于“学生”而开展的灵活教学。这是我需要谨记的,常常反思:是否附加了华丽的冗余的教学外包装(花活)?是否固化沿袭了我的老师的教学习惯?在问如何教好孩子前,先问问自己:“面前的孩子她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米勒老师把教学生如何将阅读作为终身习惯来培养,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考试技能来掌握,她在践行的使命:培养真正的读者。我在践行的使命是:支持更多人心智成长!
了解所在学校的读书角情况:我就说说我去过的一所希望小学的读书角吧!读书角是设在教学楼入口的楼道里,三层的小书架放满图书,都是热心人士捐赠的闲置图画书、绘本、故事书、科普书等,学生都可以拿来看,没有登记。因为当时是暑假去做公益夏令营去的,没有了解到孩子们对这些书的欢迎度。现在想来,有一个专属阅读的地方很有必要,提供阅读氛围,即使崇尚自由阅读还是要有借阅记录为好,爱心书也同样值得珍爱,同样值得学校重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