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语言模式——从语言到心智
检定语言模式就是通过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去探索语言背后的信念,即没说出来但心里想的,也就是深层价值观。学习检定语言模式的作用通过语言找到能量集聚的“痛点”、“卡点”。其共分为三大类12种表现形式,如下表所示:
1、 猜臆式
特征:害怕被拒绝,或者是只看到事情的一面。比如:“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就那样了,我也不管了,不指望他能有什么出息了”。
化解:为什么会这么想?你是怎么知道他将来没出息的?有出息具体指的是什么?他做了什么让你觉得他没有出息没指望?
2、 因果式
特征:原因无法操控,结果不想要。比如:“上周要课题结题,要出差,要准备分享课,要快速阅读管理师认证……,所以作业无法按时完成”。
化解:事情多你就不能写作业了吗?写作业用不了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都挤不出来吗?
思考:因为欠了作业,不管做什么都惦记是个事情,因为很珍惜和雨馨学习的机会。因为事情多就很烦躁,是不是自己时间没有安排好,时间管理四象限那时候就没想起来,结果焦头烂额,心情也不好,作业也没写完,拖延到这周,压力很大,深刻检讨。
3、 相等式
特征:前面是行为,后面是意义,把行为等同了信念、身份、能力、价值观。比如,年少的时候经常回想“我对你好 拿你当朋友,你就要对我好,那我当朋友”“你是我同学,又是领导,我去了你的城市,你就应该第一时间接待我们,不然就是不实在。”
化解:及时接待你就是实在了吗?你拿人家当朋友,人家就一定会拿你当朋友吗?这是明显的“反黄金法则”,处理人际关系应该是“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要怎么对别人。反之,反黄金法则就是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要怎么对你,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4、 假设式
特征:别人听着是不舒服的,常出现在广告和标语中。比如:她放着好好的高考学科不教,非要申请去教什么生涯规划课程,学校也不重视,是不是有病啊。
化解:质疑对方的假设前提和价值观。不教高考学科就不被重视了吗?再说,生命到达一定的境界,只需要给自己做好规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好,我喜欢生涯规划课,课上引领学生,课后自我成长,和家长一起成长,三线合一,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实现,每天都很开心幸福。
5、 虚泛词式
特征:语言中的关键词空泛、不具体,接受者听后不知道做什么。比如:“你能不能把家里卫生打扫一下”“你能不能做什么事情快点”。
化解:把虚泛词下切,明确具体的行动。把哪里的卫生打扫干净 可以一天打扫一个地方,任务轻,好实现。做什么事情快一点,具体多长时间做完合适,给个约定时间。就像今晚,我去图书馆看书,我爱人想到外面等我,然后他说“你四十出来啊”那我就用最快的速度看书做导图,在四十左右的时候走出去。如果他说你快点出来,那我就有可能沉浸在书里,很久也不出来。
6、 以偏概全式
特征:讲话绝对化、夸张。比如:“东北人就是不好”、“现在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
化解:可以用反问的语句,比如:东北人就没有好的吗?现在的孩子哪里一届不如一届?他们就没有比往届好的地方吗?有没有哪些孩子比上届的好那?
7、 能力限制式
A、 需要性能力限制式
特征:凡事有标准,严苛要求自己、喜欢操控他人。比如:这件事情我们周一前必须做好,这我周末加个班,你们也加班弄吧!。
化解:这件事情比较不容易完成,你们需要我有什么样的帮助吗?周末我需要加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一起想办法。
B、 可能性能力限制式
特征:思维能力漏洞较多,局限于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比如:“我想学英语,可是我这么大年龄记忆力越来越不好了,零基础开始肯定不行。。
化解:你想什么时候学,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然后去开始。
8、 价值判断式
特征:民族、集体的潜意识,代表群体价值观,往往以俗语的形式出现,让人不好反驳。比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的让着小的天经地义,把好的东西应该先让妹妹选”。
化解:指出其不是100%的符合现实,同时往往会用在不合时宜的地方。有的人就想先发展事业,晚一些年再结婚。人都有自私的本能,同样分吃的,本能告诉我们要喜欢的,要多的大的。总是有例外,没有那么多的绝对
9、 名词不明确式
特征:主语或宾语不明确。比如:“老师同学们不喜欢我”、“我减肥送不成功是因为我有合理饮食,但运动不科学”。你要是不上这节课,你可亏了。
化解:把删减掉的补齐。你怎么知道老师同学不喜欢你那?都在哪些方面看到的你说说看。你说你减肥不成功是因为运动不科学,怎么个不科学?
十、谓语不明确式
特征:一个句子里的行为不清晰,往往会影响到人的行动力。比如:“你一直都不信任我”、你太过分焦虑了。。
化解:把行为动作下切。怎么样才是信任?想明白,说清楚,去行动。怎样才是焦虑,为什么会过分焦虑,从哪里看出来我是焦虑了。
十一、简单删减式
特征:说话很短,不愿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比如:“都行”、“还可以”孩子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问她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啊?她说,有好有不好。
化解:一步步问下去,找到具体指向或真实场景。怎么个不好,哪科不好?老师是怎么做份的?
12、 比较删减式
特征:说着有一个内在的衡量标准,越是优秀者用的越频繁。比如:“我太过于用力了,凡事喜欢做到精益求精,这样不太好。”“同样是快速阅读训练,为什么人家那么高”
化解:追问“差”、“低”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比。精益求精和随遇而安,语言背后是信念,是价值观,是思维模式,检定语言、调整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