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东山再起(1)
第147章 东山再起(2)
所谓的东山再起,是指的宁王的故事。还记得遥远的朱棣朝,朱棣骗了宁王的朵颜三卫,还把他诓去一起靖难的事吗?那古老的事情,到今天,119年之后有了回响了。
朱宸濠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作为宁王的子孙,他继承了祖先的仇恨和好勇斗狠的性格,同时也看透了朱厚照不是一个安心做皇帝的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量,他决定采取行动。可是他没有军队。他通过受贿,招聘等方法,东拼西凑集结起了自己的部队。
这边厢,王守仁(阳明)终于等到了出头的一天。刘瑾死后,正德五年(1510),他被任命为庐陵知县,其后短短六年,他从没有品的编外人员一晃成为了三品大员,实在是官场上的奇迹。
可是官场上是不存在奇迹的,他能够在仕途上如此顺利,是因为有两个人在暗中支持他:吏部尚书杨一清,和兵部尚书王琼。王琼的评价:“若用此人,可保天下太平!”
王阳明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他到底有什么成就呢?不知为什么,我对这个人一点都不感冒。还是往下先看看吧。
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王守仁正式到达江西,开始履行巡抚的职责。可到了这里他才发现,情况和想象的有很大不同:他的辖区当时正盛产一种特产——土匪,并且发现在官府中有土匪的卧底。
王守仁的诡计,他先放出消息,然后派人盯住衙门里的各级官吏,发现去通风报信的就记下,回来后全部秘密逮捕。但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这些人他一个也不杀,而是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问清楚他们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员,聊几句诸如“希望你的母亲、子女保重身体,我们会经常去探望”之类的威胁性语言。
软硬兼施之下,这些人乖乖答应当官府的卧底,成为了双面间谍。这下子土匪们就抓瞎了,很多头目就此被一网打尽。
王巡抚却意犹未尽,他决心把这场“江西剿匪记”演到底,拿出了绝招——十家牌法。
所谓“十家牌法”,通俗点说就是保甲连坐,十家为一个单位,每天轮流巡逻,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大家就一起完蛋。这一招实在太狠了,搞得本地土匪过年都不敢回家,只能躲在深山里一边啃树皮一边痛骂王守仁。
王守仁先生通常被后世人称为“四家”: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这四个称谓他都当之无愧。
所谓军事天才,就是不用上军校,拿一本盗版《孙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王守仁就属于这一类型,他不但会打仗,还打出了花样。
他的用兵方法可以用两个字形容——诡异。
别人打仗无非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兵多就打,兵少就跑。王哲学家却大大不同,他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从来都是声东击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经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
不按常理出牌也就罢了,有意思的是,这位仁兄还有个不合常理的习惯,即使兵力再少,他也敢出战,士兵不够他就玩阴的,什么挖坑打埋伏,那是家常便饭,更为奇怪的是,即使他占据绝对优势,把对手围得如铁桶一般,也从不轻易发动进攻,如果时间允许,总要饿他们个半死不活,诱使对方突围,钻入伏击圈,才开始发动总攻。
基本上这几招一路下来,神仙也会被他整死的。
公正地讲,在日常生活中,王巡抚确实是一个正直忠厚的老实人,可到了战场上,他就会立马变得比最奸的奸商还奸,比最恶的恶霸还恶。
就这样,烦了朝廷十几年,屡招不安,屡打不平的江西土匪被彻底扫平了,王守仁先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连打带拉,连蒙带骗,终于解决问题。
王阳明哲学: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也就是知行合一。
(这话到今天已经成了一条真理了呀!谁都知道呀,问题是几个人能做到呢?!)
王阳明找到了要害:这些土匪背后的当家人是宁王朱宸濠。可知道有什么用,他们没有兵。
这时候唐伯虎又上场啦!唐伯虎被宁王耍了一把,然后靠装疯才离开了他身边。最后凄惨地离去了。在这本书里的唐伯虎,还真是一点都不好玩呀!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