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的结合,曾让年少时的我有过很大的困惑:年轻时的父亲,爷爷奶奶即离婚,爷爷再婚后,爸爸则几乎被这个家边缘化,不再受重视,据父亲说,他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分家了,自力更生,也和自生自灭差不多,家里一度一穷二白。我的妈妈却又是外公外婆唯一的女儿,虽不是家境多优越,但自小也是捧在手里长大的,而且据闻母亲年轻时很是貌美。
所以就这样两个人怎么最后在一起了,而外公外婆竟然舍得娇惯的女儿嫁给注定要吃苦耐劳的母亲,母亲嫁过来时还没婚房,是结婚后一块砖一块砖自己建的。为此我更是内心暗暗钦佩的外公外婆同时就更好奇他们的缘分了。
对于父母的爱情,我曾听过多个版本,在每个版本中我拼凑了一个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来。
父亲的版本是母亲那时会随村里人来我们镇上赶集或者卖东西或者买东西,年轻的妈妈貌美,一条歌词里的"粗又长"的黑辫子让人印象深刻,而当时在镇上做生意的父亲就恰好看上,之后就有了去外公外婆求亲,之后顺利抱得美人归。
而母亲则说是父亲"没脸没皮"(脑补娇羞样)跑到他家去诉说他的童年苦海,成长历史,这一诉说不要紧,倒是把外公的身世和成长回忆勾起来,外公外婆一时感叹同情,就将母亲许配给父亲了。
因为对外公外婆将一个娇女嫁给一个没依没靠的穷小伙子很感兴趣,我跑去问外公外婆。外公的答案和母亲有点相似,但却是因觉得父亲身世颇感同身受,相见恨晚之感,又见父亲相貌堂堂,吃苦耐劳,勤奋有志气,结为了亲家。
父母的缘分就这样一过就是三十多年。他们不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夫妻。父亲大男子主义,花钱手脚大,母亲讲究男女平等,性子英烈,对钱财看的紧。所以从小到大,他们的性格感觉都在磨合和抗争,甚至有过家暴,长大后的我每每想起均感觉心有震动。
但是吵闹归吵闹,恩爱起来有时候我们都自动自觉避开狗粮。母亲头疼发热,父亲第一个着急;父亲晚未归家,母亲必留菜留灯。有时候互相调侃捉摸彼此,俨然游戏小孩,有时候又齐坐商量,远看会以为他们一直都这样,温柔而相爱。
我比较少去想父母辈有没有爱情。大概也是因为我家里大人小孩虽然有些沟通方式有待改进,但我家互助互爱的情感和行为从来像家规发自内心坚守;我的外公外婆,我的舅舅舅妈,包括我的父母,都在不自觉就这样坚守着。即便离婚的爷爷奶奶当初也是自由恋爱的,很多年后我奶奶不愿意经过爷爷的墓地,她说她听得见爷爷在叫她,说对不起。从年少开始,我就固执的认为这不是奶奶迷信,因为当初到底自由恋爱,到底是年少的情爱,并不因阴阳而阻隔思念。
于是我更觉得,所谓的爱情,大概也就是像父辈那样互助互爱,相爱相杀的坚守对方,只要彼此愿意,哪怕路途遥远,或中途动荡,我们都坚守。即便最后成了亲情,我们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