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

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写到此物,读过此文便留下很深的印象,彼时尚不知此为中草药。只觉得这名子听着顺耳,又以何字开头,似乎在提醒人们思考,为什么叫何首乌呢?后来闻知此物有乌发之功,又有健脑之益。其乌发之功,好像在汉武帝那时才发现的。小时候,我曾去居处的后山寻找过它,也确实挖过紫藤状的植物,发现过它的根比较大,但始终也不确定所挖即是何首乌。

后来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知此物本生于顺州南河县,以河南嵩山及柘县所产为著名。而且它还是重要的药材呢。益于养生。

李时珍《本草纲目》讲,何首乌又名交藤、夜合,地精,陈知白,马肝石,桃柳藤,赤葛,疮帚,红内消,等。此物春天生苗,蔓延竹木墙壁间,茎紫色,叶叶相对;夏秋开黄白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杂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何首乌有赤白两种,赤者为雄,白者为雌。

其气味,苦,涩,无毒,微温。主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又令人产子,治腹脏一切宿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