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瓦达尊者开示答疑:如何面对他人批评指责,以及如何指出他人过错?
问:当我被周遭的人误解、批评、责骂和挑剔我的过失时,我应该怎么办?
答:你认为如何?你是否应该和经常抱怨你、指责你、挑剔你过失的人在一起呢?你应该亲近这种人吗?一直抱怨别人、指责别人和指出他人的过失,我们能给他人带来利益吗?这种方式是不可能为他们带来好处的。
佛陀教导初善、中善和后善的佛法,饶益了许多人。即使与他人分享这么好的佛法,佛陀也必定以尊重的态度去教导他们。甚至佛陀在教诫一个人时,也是以尊重的态度去做,而不是以不尊重的态度。
如果你想要饶益他人,即使他们做了很坏的事情,绝对不要指出他们的过失或指责他们。你应该等待适当的时机说出来并选择适当的词句,令他们听时欢喜。否则,如果他们缺乏智慧和如理作意,我们会摧毁他们。
我从来没有遇过喜欢被谴责的人。即使我们想要指出他们的弱点和过失,我们也不应该以责备他们的方式去做,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去解释,他们才会倾向于作出改变。如果有人的行为举止很坏和做出伤害性的行为,我会建议他停止那样做,为的是不要摧毁他自己和别人。如果一个人不够智慧,他会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损人害己。
我需要从一个不同的观点把这个建议与另一个相平衡,以使你们能够令自身获得更多一分的成熟。我们不能期望永远只是遇到懂得如何给建议和如何饶益他人的智者。世界上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败者的作风和胜者的作风完全不同。很多人的行为表现很像败者,不像胜者,因此,我们会遇到没有智慧的人和不善于饶益自他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指责多于称赞。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称赞和指责呢?
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向胜者和败者学习。胜者教导我们什么是要去做的,而败者教导我们什么是不要去做的。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学习,当面对败者时,我们会陷入困境。胜者做他们应该做的,而不是想要做的;他们说应该说的,而不是想要说的。抱怨和指责是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做的事;,这是我们心的倾向。如果我们这么做,我们就绝对不会是胜者,;我们就绝对不会是一个在生活上有所成就的人。我们必须做胜者和成功人士做的事。我们不应该随心所欲的说话和行动,而应该依循正语和正业的原则。这样的行持对于过较为快乐的生活是重要的。
我们应该了解,有时智者想做的和他们该做的是一体的,他们想做的就是他们该做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做想做和该做的,因为两者是一致的。当他们所想要的并不适当,他们就只是做该做的。这是重要的一点,这是训练我们自己和扶助他人的唯一方法。那么我们想做的就和该做的变成一样了。尽可能让我们的重点放在该做的事情上;那样至少我们会没有过失。
未成佛之前,菩萨用了四个不可数和十万大劫时间圆满巴拉密,做他适宜做的事而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成为一切知佛陀之后,为了众人的利益,他能够做他想做的事,因为他想做的和他适宜做的已经成为一体。佛陀的榜样教导我们,我们想做的不是最不重要的考虑重点,重点是;反之,我们需要做该做的事。
我们喜欢称赞;我们不喜欢指责。这是我们的天性,无论老少皆是如此。没有人喜欢被指责,可是每个人喜欢被称赞。如果有人投诉或者指责我们时,我们必须深思要采用什么方法。否则我们不能解决在生活中应付遇到愚人时所产生的许多问题。事实上,有时我们也是愚人。当有人称赞我们时,虽然我们自然就会心生欢喜,但是被称赞不能帮助我们成长和成熟。我们在成长和成熟,是当他人指责和批评而我们能够放下忿恨之时。我们甚至应该迎接批评和指责。这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就是如此,对于称赞和指责我们的人,我们都感恩。当我们正在迈向涅槃的目标时,在整条道路上,我们需要圆满巴拉密。,其中一个巴拉密是忍耐。如果没有人投诉我们,如果没有人指责我们,如果没有人挑剔我们的过失,我们就没有机会修习忍耐。我们的批评者和诋毁者给了我们修习忍耐的机会。
当受到谴责和批评时,我们需要反省自己是否该被批评,是否做了一些坏事,自己是对还是错。当受到谴责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检查自己。如果自己错了,务必要更谨慎。如果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事,就不需要太在意他人的投诉。如果批评我们的人是有正确心态的,我们就不需要担心他们会一直以粗恶态度对待我们,因为有正确心态的人对于他们所作出的批评是很慎重的,他们也不会急着去挑剔他人的过失。
也许我们应该回避不断挑剔他人过失和批评别人的人。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亲近等待时机说话和以尊重态度指出我们过失的人。以尊重态度指出某人过失是很好的。我们应该亲近这样的人,而不是亲近无缘无故指责、投诉和挑剔过失的人。这样的人只是在纵容自己做想做的事,这是危险的事情。愿你们懂得如何从好和不好之中学习!愿你们从今天起,懂得如何饶益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