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真的就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
一直以来,对投票没有好感。很多投票得出的结果,大体上都差强人意,但却能体现少数人的意志。
自从手机换成智能机之后,并安装上了微信,也加了几个微信群。微信群里时不时会有好友发一个链接,不为别的,只为投票。
投票的对象通常在参加一个评选活动,主办方为了获得参与者的民意状况,就把这项指标交给虚拟的网络来完成。
于是乎,便捷的微信群成了投票的繁忙阵地。好友群,朋友圈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不知所以的投票活动。
今天是评选最美某某,明天是海选某某最美,报了名,交了钱,要分个三六九等,区别优劣胜负,于是投票。
有投票,就需要拉票,拉别人帮着投票,最好的场所就是微信群,躺在床上,拇指一动,投票链接往群里一发,几个好友一唱一和,投票开始。
然后,熟悉的,不熟悉的,也不管被投的对象是张三还是李四,到底参加什么活动,只管动动手指,赠人玫瑰,手有没有余香也不会在意了。
要想使得投票有激情,大家有热情,还能增进群里成员间的感情,投票过程中不时甩出一个红包,三分五分钱一抢,投票就更积极了。
参与评比的选手民意如何,关键就看亲朋好友的微信群和朋友圈如何,人脉决定人气,人气决定票数,而票数就决定选手的优劣。
很多时候,参加活动的选手大都是中小学生,参加活动很好,是技能的展示,是能力的锻炼,更是素养的提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这很好。
然而,很多这样的活动把最终的裁决权放给了网络投票,只给一个投票按钮,票数越多越优秀,票数越高越牛逼。往往投票变成了拉票和刷票,只要肯发红包,甚至有专业的刷票机构,满足一些家长对票数的追逐。
投出你宝贵的一票,用好你神圣的权利。在微信群里,宝贵变成了随意,神圣也疯狂。一无所知,只管投票,超越梦想,超越别人一起飞。
教育的力量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而投票恰恰给孩子们带来一个虚幻的假象,几千票,几万票,甚至几十万票名列前茅,荣登榜首,带来暂时的满足和快慰。
这样的活动,没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相反,大人们树立了一个假大空的榜样,这对教育也许是致命的,狂欢之后定有落寞。
面对这种反教育,容易想到卢梭在其《爱弥儿》中对教育者的忠告 :“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投票,看来不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不小心就会成了引诱的魔鬼。
同时,只用手指头投票的,很可能也只会用脚趾头思考,那么要大脑还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