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创新,能提升创业成功率,能改善人群联结关系,能解放人才生产力……我们为什么不能大胆去摸索、去实践、去更大胆地想象我们的未来?如果它成熟了、成功了,会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如果它被修正了,或者说异化了,那么它一定会催生出一种让我们眼睛一亮的新的模式。总之,我们总得去做,总得去试,这就是北大人的宿命。
黄博士激情演讲创新并去实践是北大人的宿命,联想我的宿命是什么呢?搞了二十几年的服务业,累得不知道该怎样往前走了。前些日子有朋友让我做产科医院,国家二胎政策,说这个人口红利项目应该做,我开始实地考察,太原女子医院、北京和睦家、北京玛丽、北京美和、南通和美家…走访了长治妇幼保健院、长治市医院,城区高级产科医院,公立医院的接待量受限制了,长治两家医院楼道全是产妇,北京公立医院2017年4月1号以前已经预约不上了。项目确实个好项目,朋友推荐做这个项目的理由是给生孩子的女人建了一个星级酒店,私立产科医院全靠一体化星级服务,可我心里没谱的是医院的管理和酒店的管理是彻底的两回事,医院核心产品是医生的技术,这些我都不具备的,多次问自己我的第三次创业难道是开一家产科专医院吗?今晚又有一朋友告诉我让我开中药店,原因是他北京、上海有国医中医大师,现在采取远程会诊,(中医远程会诊,我第一次听说,但朋友说有这个仪器了)可以实现名医中医治疗、养生保健。而我只需要开拓市场,找到客户,抓好药就行,药一定是一级的药。一个月每个名医来坐诊一天就好,一个药店找到四个医生就行。听了这个点子后觉得有点靠谱,杨众筹讲人才IPO,老师和医生是最大的收益者,医生已经打破地域,我们是医生的搬运工,我们是城市的搬运天使。
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成都中医学院,因各种原因没有去上大学,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如今面临第三次创业,难道行医是我的宿命,而且还要搞中医。前二十年搞餐饮酒店让我学会怎样服务于客户,下一个二十年是让我怎样用互联网把医疗服务运用到客人日常生活中。不管搞什么,我的宿命是利他的服务业。
回首创业二十年,我感到的是一种超值的存在,很庆幸还活在这个时代,面临一个更不确定的充满变化的时代,不管文化酒店也好,还是医疗健康也罢,我的宿命就是:利客户,服务客户。我祝福每一位朋友珍惜自己的宿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开启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