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天讲粤语,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日常的语言里夹杂了很多英语转化过来的舶来词。我上网查找了这些舶来词的来源,发现它们其实都很有趣,比如有些词语是直接音译过来,像“沙发”、“朱古力”、“三文治”、“士多店”等等,有些词语除了取其读音之外,意思也进行了延伸,甚至发生转变,
比如说一个人好“木独” (MOODY喜怒无常),意思形容这人有点呆闷不出声,又比如我们经常听别人说的被人“爆格”(BURGLARY盗窃 ),意思就是被人入屋盗窃。还有“发蹄腾”(FRIGHTENED害怕),就是很惊吓,浑身发抖的样子。另外男孩经常形容一个女孩子很漂亮,就会说:这个女仔好索,索就是(Sharp显眼的)的音译。
记得曾经听过一则笑话,有位广东老板不会讲普通话,平时只会用粤语跟员工沟通。有一天,他叫公司的员工帮他去换点港币,准备出差用。他说:“Tina,帮我去银行唱1万蚊港纸。” Tina是一位北方女孩,来广东不久,粤语也是刚刚学会。她觉得很奇怪,说不行吗?为什么要唱呢!但老板的话又不能不听。于是,她来到银行柜台,对工作人员说:“唔该,我要唱1万蚊港币,请问我要用高音唱定系低音唱......” 其实Tina不明白唱是换的意思,来源于英语Change,比如:唱散纸(换零钱),唱外币(换外币)。
还有一些词语,它的出处是有背景故事的,比如我们常说某人受到杯葛(反抗和抵制),杯葛就是“BOYCOTT”的音译,BOYCOTT原来是一个人名,全名叫做Charles Cunningham Boycott, 生於1832年,死於1897年, 是北爱尔兰一个恶汉,专替贵族大地主等收租,手段凶残,逼害那些穷困的佃户,一遇到没钱交租,就会诸多逼害。於是,这些佃户一呼百应,联合起来对付这个恶汉。BOYCOTT打不过他们,惟有落荒而逃,自始颜面扫地,备受困扰痛苦而死。爱尔兰佃户这次打胜仗,轰动一时,影响很大。此后但凡是抵制或断绝关系,就以这位爱尔兰恶人的姓名BOYCOTT作为代词。
除了那么有趣的广东话以外,其实粤语歌也曾经是一代人的流行标记,下次我们来分享一下那些经典的粤语歌曲,找回那个年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