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叙事的力量》——重塑你的“视觉素养”(6/8)


•整个世界是块大荧幕

在第一章中我们可以发掘一些作者的主要观点,比如在“新媒体影像成功的秘诀”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

1、新世纪人们的分享方式主要以转发视频链接为主,这是我们在新世纪分享的方式;

2、情节至上,节奏快,能吸引人的眼,并且观看的门槛低,内容易于理解。

      在“新媒体影像的崛起是一场革命”中,作者认为动态影像的地位正在日渐上升,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通关密码:动态影像超越了语言、文化和国界。

      在“图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中,作者也强调了视觉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本能,影像其实较阅读与聆听对于观众来说会有更直观的感受,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那样“影像以话语力所不及的方式触动着我们,它成为我们认识一切的突破口,这为画面增添了一流的人文视角。”另外作者也提到视觉表达作为传播真相的一种方式,正在势不可当地崛起,对于读者和观众而言,他们需要具有新的辨别力:他们要结合怀疑精神和敏锐的判断力,来评估以影像为媒介所展现的观点价值,而不再是评估口头论点的价值。这是一种新型的视觉素养。而对于创作者而言,我们在用影像去讲述生动的故事时,最终效果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素养程度。

      第一章的末尾作者提出疑问:“我们的素养会达到何种程度呢?”紧接着在第二章的起始,作者就对“素养”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解析。首先是“视觉素养概念的重新塑造”,作者认为“视觉素养”即人们理解在电影、摄影和电视中看到的事物的技能,与阅读书面文字的技能同等重要。

•“素养的三重含义”

1、在今天,我认为这一词语的含义是“熟练度”,或者更广泛地来讲,“素养”是指理解、表述或清楚表达事物的能力。

2、“素养”就是在当前语境下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能力,包括某一社会条件下表达的共通模式。素养与语言息息相关。换而言之,具备素养就是熟悉某一时代背景下人们自我表达的通用语言和规范。 

3、真正的素养通常是双向的交换,即我们不仅要消费,也要生产;我们不仅阅读,还要写作。接收信息的能力通常是构成素养的首要部分,这对大众来说必不可少,然后才是表达信息的能力,因为我们总会试图满足自己想要沟通的欲望。沟通的根源是建立亲密关系。

      作者阐述了人类从口头故事到影像语言的发展,人类书写的历史就是一部权力斗争史,从纸莎草的使用到发明字母文字,字母中所隐含的、具有男性特征的交换性是建立跨洋贸易的关键。印刷机的发明将思想待到普通群众手中。作者在“读懂电影语言是一个刻意联系的过程中”,提到在接受到某个信息时,我们既是接受者,但同时也是改编者与未来的模仿者:“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到了,在阅读时我们都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改编者”,这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加工和储存着该如何讲述故事的信息。在我们阅读书籍或观赏电影的同时,都在准备着成为其未来的模仿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