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教养是一个人生命的层次,更是一个人灵魂的模样,所谓教养,就是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而越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越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
胡适先生曾说:“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母亲的性格对胡适产生很大的影响,使胡适懂得了: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
鲁迅早年与人论战,几乎把中国文坛骂了一个遍。他也在文章里骂过胡适,但是胡适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尽管两人观念相悖,依然相处地十分融洽,这都归功于胡适本人的宽厚温和。胡适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发脾气是本能,懂得克制情绪则是最基本的修养。宽厚温和的情绪,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从容。自我约束真正的教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随时随地自我约束的准则。越是不被关注的时刻,越是无人注意的细微处,越能体现一个人最真实的教养。
《朱子语类》有言:“君子慎其独。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
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
翟冠兰 教育随笔第7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