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绿茶是传承已久的贵族,那么红茶就是后来异军突起的黑马。
红茶的工艺诞生在明末清初,也就是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
相比源远流长的千岁绿茶,红茶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初生之犊。虽然诞生的时间较晚,但却不影响红茶稳坐茶叶界世界销量最高的宝座。
这一点在中国或许没那么出众,但是在国外,特别是西欧国家,红茶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茶饮。
饮食文化的不同,使中外的饮茶方式差异较大,中国崇尚清饮,喝的是一盏清新自然,而国外普遍流行调饮,喝的是灵活多变的滋味。因红茶甘醇顺口包容性强,所以调饮时首选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度在80%-95%左右,因汤色和叶子都呈红色,故名红茶。
红茶的鼻祖是正山小种,于400年前在武夷山桐木关的江氏家族诞生。
传说明朝中后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于此,晚上驻扎于今天的桐木村,当地茶农未曾见过如此动乱场面,当天已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制成之后茶叶带一股特殊的松脂香味,这就是正山小种红茶。
2005年以前红茶一直以红汤红叶作为标准特征,2005年金骏眉红茶问世,因其汤色金黄透亮,晶莹剔透为世人所喜爱,故此之后红茶改为追求汤色金黄为上。
工艺
红茶的采摘时间在谷雨前后,采摘标准是一芽到一芽三叶,制作工艺分为采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五个步骤。
揉捻
揉捻要求室温保持25度左右,湿度在95度左右,因为揉捻时叶细胞的破壁加速了氧化反应,所以揉捻的时间尽量缩短在10分钟左右。
发酵
发酵是红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因素,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稍加压紧后盖湿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发酵时间大概8~10小时左右。
在发酵过程中茶叶的草青气会逐渐挥发,茶多酚(涩)和咖啡碱(苦)等刺激性物质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同时茶黄素,茶红素等可溶性物质相继显露出来,最终成就了红茶的醇厚和茶色。
红茶发酸的两个原因
1. 发酵过度
红茶的制作有宁可发酵不足不可发酵过度的说法,因为前面的工序发酵不足,有经验的做茶师傅会根据茶叶的状态不断地调整进行补救,但如果发酵过度,会产生茶褐素,茶褐素是一种不可逆的可溶性物质,不仅影响了茶色暗淡无光,还会使产生酸味。
2. 过红锅
过红锅是一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是正山小种红茶最原始的制作工艺,这道工艺是把发酵过的茶叶放在150摄氏度以上的锅内,经三到五分钟快速摸翻抖炒,使茶叶迅速停止发酵,走掉茶叶中的青草气,让茶叶的醇度和甜度得到提升。而有些人会事先在锅里抹上一层糖,也会导致茶叶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发酸。
分类
红茶根据形状一般分为条形红茶和红碎茶。
条形红茶
条形红茶是通过揉捻的工序使茶叶呈条索状,因为形状完整,所以更方便茶人辨别茶叶的品质。
红碎茶
红碎茶是通过机器将条形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使其提高寝出率,出汤快,缺点是不耐泡,所以主要用于调饮。
功效
红茶发酵后茶多酚等刺激性物质减少,同时发酵产生茶黄素而茶黄素不仅作为天然茶色素,还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五大药理活性。所以不仅不会伤胃还可以帮助肠胃消化,消炎杀菌,促进食欲,养胃护胃。
【特点】红汤红叶,全发酵
【滋味】甜,润,醇厚
【代表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祁茶、滇红、宁红、宜红等
【加工】采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