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深以为然。
这种联系好的会成为一个人成长的助力剂,不好的会成为绊脚石,让人时时经历负面情绪,变得郁郁寡欢,难以发展。
怎么样才能疗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活出更好的自己呢?
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就会明白:
在人生的长河里,没有谁会是你的摆渡人。
能帮你摆脱困境的,只能是你自己。
原生家庭的漠视,是孩子一生的伤痛
蛤蟆先生是河岸地区有名的富二代,他有父辈留下的庞大家产,每天打球、划船,找朋友聚会,风光无限。
可是,拥有如此优渥条件的蛤蟆先生并不快乐,他从小生活在没有欢乐的家庭里,父母从来没有把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很少与他嬉笑逗闹,交流互动只是冷漠苛责。
“西奥菲勒斯,要我跟你说多少遍,不准这么做。”
“回你的房间去,没想好怎么道歉,不准下楼。”
“你看起来太蠢了。”…….
慢慢地,自卑敏感成了蛤蟆先生的代名词。
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他努力取悦周周的人,做自己不喜欢的嬉皮士,活成了别人的“开心果”。
长大成人后,原生家庭的伤继续折磨着他。他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讨好别人,家园被黄鼠狼霸占,连最喜欢的校董事一职,也即将被人取代。
曾经衣着光鲜的蛤蟆先生,最后却活成了邋里邋遢,神情抑郁的臭蛤蟆。
蛤蟆先生的状态,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却一生在治愈童年。
一个人没有从原生家庭得到足够多得关注和爱,往后余生都会受到这份伤害的影响。
成人的世界,没有人不带伤。无论前方多么艰难,我们都要裹挟着伤痛,努力寻找治愈的力量。
原生家庭的痛,终究要学会自愈
蛤蟆先生颓废后,一度想过自杀。
在好朋友鼹鼠、河鼠、獾的帮助下,他来到了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家里。
“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归根结底,这一切取决于你。”
“这件事,你怎么看?”
“你当时处在什么状态下?”
“你会怎么做?”
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先生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伤痛,开启了自我探究之旅。
他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再寻求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蛤蟆慢慢懂得了快乐、悲伤、恐惧、愤怒是一个人的基本情感,真正地长大是接纳自己的情感,接纳过去的一切,减少并最终打破原生家庭伤痛的影响。
人生漫漫长路,总有伤痛,面对伤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自我疗愈。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说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
自愈是能力,也是开启内心幸福之门的钥匙。
走出原生家庭的伤痛,我好你也好
随着自身状态地改变,一切开始出现转机。蛤蟆先生开始耐心地观察路边的小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了河岸板球活动。放弃家族企业,转而投身自己喜欢的房地产。“情绪温度计”的打分,也从最初的1分升到9分。
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他让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可能新的期待。
蛤蟆先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
走出原生家庭的伤痛,摆脱命运的困厄,只有靠自己才能获得救赎与自愈。
生活所有的治愈,靠自己才有力量。
写在结尾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把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机重重。
人生有很多无奈,我们会受伤会不知所措。
但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伤害,我们无处可逃,但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行。”
当我们在自我疗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美好的生活,也将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掌握生活主动权的人,永远是自己愿意走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