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开头。
本篇文章不是精简版的演讲稿,也不是金句摘录。
2019年1月9日晚的微信公开课直播,互联网产品之神、微信的缔造者张小龙在演讲中总结了微信8年,大约有27871字的文字内容时长4小时。
无论你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你没有兴趣听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建议你听听张小龙的演讲。
在2018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的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DAU的数量级。——张小龙
前几年我招聘产品经理,曾经问过每一个候选人,微信为什么能成功。大部分的产品经理的逻辑是这样:腾讯体量大并且拥有社交关系链——》所以微信能成功。少部分的产品经理提出微信的产品很克制,抓住了人性。
这样的回答自然没有切中关键问题。中国移动用户有9亿多用户,飞信为什么没有成功。小米的用户有3亿多,米聊也悄无声息了。所以用户量只是一个产品崛起并成功的充分条件。许多人并不清楚,微信刚开始研发的时候,腾讯内部至少有几个团队在做类似的事情。
微信为什么能从中崛起,张小龙在此前做的QQ邮箱是关键。QQ邮箱是由张小龙进入腾讯前独自一人研发的foxmail邮件系统演化而来。QQ邮箱是微信的前身,微信的许多功能,在QQ邮箱上还能看到雏形。懂人性并不一定就能做出好产品,不然的话,心理学家个个都去做产品经理好了。
张小龙2019微信公开课文字版:官方完整版演讲。演讲太长,许多人可能没有时间或者耐心仔细看完。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如下。
我把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详细说说。
1)微信遵循的设计原则
这些原则是德国的产品设计师Rams提出的,对于产品一样有借鉴意义。
1932年生于德国的Wiesbaden,1955年加入Braun(博朗/百灵)公司。1961年出任设计总监直到1995年。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 “活着的最伟大的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设计师”。他的众多设计被全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创新有方法论,不掌握一些方法论并且动手实践,怎么能够创新。
可以参考一下思维破局 | 创新的新思路这篇文章提到的一些方法论。
任何时代都有创新,尤其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所以关注科技发展,才能为创新打下基础。
第二个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有用的”是指实际存在价值,而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主观认为有用,俗称的“伪需求”。
我听过一个案例,一位装修行业的老板,手头正好有一笔钱,恰好又认识一个手上有知识产权的3D引擎的朋友,一起设计“3D虚拟现实家具卖场”的商业模式。具体做法是,让帮助家具厂商将家具进行3D建模,并放在一个虚拟的居室里,用户可以选择商品在虚拟空间里摆放位置。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家居厂商销售家具,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线上购物体验。
听上去很美好,但是真的有用吗,能给厂商和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
实际情况是,为家具建模的成本远高于为家具拍平面照片的成本。而消费者的家居环境各式各样,房子有大有小,装修风格和口味又不一。这个APP和系统花了2年时间也没有做出来。
对于消费者来说,去线下逛家具市场,亲眼看见实物不是更方便吗,而且还有专门的家装设计公司上门服务。
同理,通过在线虚拟试衣也存在一样的问题。女性逛商场是为了满足逛的需要,人们逛家具市场,更多时候是想得到专业销售的建议和服务。
分清楚什么是伪需求,至关重要。
第三个是好的产品是美的;
美的内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美学对美的定义是: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这个美包括,外观的美和内在的美。最起码要外观美,如果做不到外观美,那么请做到内在的内容能够让用户感觉到愉悦。
如果一样东西要经常陪伴我们,那么必须能够有让人们觉得美好的品质,不然会被扔进垃圾桶中。
第四个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
好的产品不需要使用指南,用户帮助说明。像iPad的指划解锁,iPhone的面容解锁,还有微信红包界面只有一个圆圈围着一个拆字。
不容易使用的产品,会让用户感觉到挫败感。我们使用产品,是为了省心省力,不是为了考验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个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
好的产品要符合中庸之道,含蓄之美。毕竟好产品不是艺术品、装饰品,后者不需要实用价值。
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一个产品如果过于夸大功能和效果,那么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产品名不副实,必然会产生不好的印象。
那些依靠营销抢得市场的产品,终究会被诚实的好产品所替代。
第七个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
要做到经久不衰和不随时间过时,需要不断的跟进科技发展,跟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步。
但也不能滥用科技,在产品中不是为了炫技而加入科技,是为了更好的帮助用户。
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细节才能打动人心,一个用户能够从产品上感受到产品设计者的用心。
当你在一个微信群退出群聊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知道,包括群主。这样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阅读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中途想要回到聊天界面,可以将文章设置为浮窗,随时点开浮窗小图标继续阅读。
小细节能够很明显的让用户感知到和其他类似产品的不同。同样是功能相近的产品,如果你能在细节上把握住,即使产品的功能不够完善,也足以捕获用户的心。
第九个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这里的资源应当包括实体的和无形的,包括个体和外部资源。
大多数产品都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留住用户,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间。这是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从用户角度出发。
帮助用户节约时间的产品,是好产品,所以张小龙希望小程序能够“用完即走”。
第十个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大道至简,平淡为归。
避免为设计而设计。微信如果什么功能都往上加,必然会让用户分不清这个软件到底做什么用。和微信相比,微博上的按钮让我眼花缭乱,所以这也是我从来不刷微博的重要原因。
提起微信的产品观,很多人的印象是“克制”。这种克制包括,不去为了赚快钱而增加功能,例如排行榜,广告位。
在微信上也极少看到广告,微信完全可以在你的订阅号信息流里大幅插入广告,在朋友圈里增加广告出现的频次。这对于产品负责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你的老板要求你加上某项功能,这项功能能够为公司增加收入,但是会影响用户体验,你做还是不做呢?
所以,有时候知道“克制”,但你不一定能做到。
2)成为用户最好的工具型朋友
工具型朋友,简称工友。自从有了微信之后,我们上班时间就从8小时变成12小时甚至24小时,是我们工作的好朋友,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
微信希望人们把它当作一个工具型的朋友。朋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度时,可称之为知己。——斜体字来自于百科定义
微信帮我们解决了安全需要、通讯需要、社交需要、展现自我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所以我们越来越离不开它。
这个工友不会没事打扰你,因为你可以屏蔽联系人,屏蔽微信群,屏蔽朋友圈。
这个工友不会花里胡哨,连LOGO和启动界面也不会天天放广告,免得你认不出来。毕竟你也不喜欢现实中的朋友隔三差五换脸和你见面吧。
好几年才换一次启动界面,让你感到安全可靠。
3)一切盈利都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后的自然而来的副产品
这听起来像是和我们的直觉相反。我们的直觉是,产品做出来就是朝着盈利的目标而去的,不然我们做这个产品做什么呢。
道理没有错,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产品为什么会有用户喜欢,是因为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如果一开始就奔盈利目标而去,不免会影响产品设计过程,越来越忽略了产品的细节和服务。
如果你认识一位新朋友,总是找你借钱或者要钱,你会喜欢吗。如果一位朋友,经常会帮助你,只是偶尔会比较委婉的告诉你手头比较紧,两者相比,你自然会更喜欢后者。
创业公司要做出好产品,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要考虑生存问题,又要花时间做好产品和服务,难怪互联网创业公司成功的几率太低。
4)微信一直是只为移动互联网服务
PC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人们使用电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少。我曾经养了一些短域名,留了十年时间,在去年年底提示续费的时候,我放弃了。一来是这么久没用上,将来也不太可能用。二来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域名已经没有什么作用。
许多企业从传统互联网切换到移动互联网的时候,逻辑上依然没有完全切换过来,许多产品的使用习惯,只是简单的从桌面端改为移动端,这样的产品自然不会好用。
用过QQ的人都知道,QQ有离线和在线两种状态,这是典型的传统互联网思维。而微信从来没有过在线和离线的概念,是一直在线。
移动互联网时代,加上智能设备,也成为大数据时代。在线让大数据成为可能,在线让数据变得有意义。
微信做到了线上连接线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设备的连接。
所以微信在产品设计上,会突出“即刻”、“在线”,努力将微信这端你的当下,尽可能的向其他人展现。
回头看看你的产品和服务,是不是完全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场景来设计呢?
怎样向微信学习?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在你的企业还没有盈利,在为发工资发愁的时候,学习微信可能会让你加快下岗的速度。
除非你自身已经在靠个人力量努力打磨一款广受好评的免费产品已经很多年,对于用户和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如果你已经到了这个层次,实际上也不需要去学习。
好的产品从来都是真正为用户所想,即使在腾讯这家巨无霸公司,微信也算是一股清流。无论如何,微信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上面说过的十项设计原则,就是最好的指导,先从这里学起吧。
吴晓布互联网商业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