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三十几岁了,结婚七八年,两个孩子,和老人同住,单位业务骨干……外人看起来皆完美,但扪心自问,你是否闪过离婚的念头,有没有想要逃离的冲动,有没有崩溃的时刻,你是如何消解的呢?通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会离开半晌,约上几个好友。
01
同城能有几个好友,真的人生一大幸事儿。在我工作生活的城市,有一个好友圈子,同龄,五六个人,至少两三周要聚一下,有时更频繁,要么一块吃饭逛街,要么一起吃饭健身,要么,临时召集就只是吃饭。吃饭谈论的主题多是“吐槽”,吐槽工作,吐槽老公,吐槽孩子,吐槽婆婆,吐槽自己……往往说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问题并没有解决,但好像又不算啥事儿,哈哈一笑,便轻装回府了。
有一回,一个好友召集大家小聚,她看起来闷闷不乐,大家落座后,她清清嗓子,说:同志们,我有一个事情要宣布,我准备离婚。有的唏嘘,有的哈哈,有的赶紧着问,咋回事儿?她说离婚不是这一次的事儿了,只不过都没有这一次严肃。听她诉说完,几个人七嘴八舌,“这算啥事儿?”“哎呀,我觉得是你做的不对,”“如果是我,不会这样处理,“是你太敏感了”……是我太较真了?”好友开始反思。一顿饭下来,整个人变得轻松,一天不到只见她朋友圈里又开始晒娃晒老公,之后好久没听她提起这事儿。
大家都是普通人,若发现好友也有类似“遭遇”的时候,便不觉得是“遭遇”了,然后释然了,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来,好似满血复活。
02
有一种感情叫发小,发小之间的友谊常常不亚于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我还有个好友圈子,同乡,现在天南海北,也是五六个人,我们互称“发小”。从前几年联系上之后,几乎每年都聚,每年换一个地方,辗转大家所在的城市,感受下这个城市文化,看看风景,吃吃当地名吃,去家里坐坐,看娶个怎样的老婆,或嫁个怎样的老公,孩子多大了,过得好不好?当然,聚会最多的地方还是老家。
如果说同城的好友在一起多是吐槽,那么发小相聚多是话美好。回味小时候的趣事,谁暗恋谁了,谁跟谁最终在一起了,到 KTV重唱小时候喜欢的歌,重走小时候常走的路,重吃小时候常吃的菜的。大家印象都很深的是小时候我们吃过的镇上的那家胡辣汤和水煎包,每次回家都会约上发小光顾一下,然后拍上照片和视频,在朋友圈里嘚瑟一下。聚餐,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单位聚餐,喝两杯就觉得不胜酒力,和发小喝酒从不觉得为难,喝的也多,边喝边聊,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也不觉得醉。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位发小电话里哭诉,我们几个一拍即合去看她,晚上七点在她工作附近的夜市摊坐下,她边说边哭,惹得几个人眼睛都红红的,我们边聊边吃边喝,一看表,夜里两点多了,夜市摊的老大爷一直没有催我们,他家的凉啤被我们喝光了,又从别的摊点帮我们弄来。那一次,我们几个口径统一,意见一致----离婚。后来她真的从破碎的家庭里走出来了,回到我们共同的老家,再后来自己创办了公司,现在事业蒸蒸日上。
回老家两件事情,一是看父母,二是会发小。谁要是准备回去了,朋友圈里一发,能回去的就赶回去见见,不能回去的,其他几个一合计买点东西代她去家里看看,发个照片,录个视频传给好友。
今年九月,我们将赶上了结婚最晚的一个发小的婚礼,我们约好齐聚老家,穿了专门制作的的T恤衫,背上印着两个字“发小”,一起唱祝福的歌。几十年后,这将成为我们最美的回忆。
老家,感情的归宿地,即便有一天父母不再,老家仍是老家,因为发小还在。
03
有这样一种说法,同事就是同事,同事不能像朋友那样处。有道理,但也不尽然。
细想一下,除去休息的时间,每天朝夕相处的是同事,加一起的时间甚至比爱人比孩子还要多,如果同事间处和谐了,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顺心顺意。但是同事间的真感情可遇而不可求。我有幸碰到一位好同事,既是领导,又似兄长,似朋友,工作中全力支持,给我意见,给我鼓舞,促我成长,我知道这样的人实数难得,非常珍惜。我努力把两个人的同事情,变成两家人的友情。让爱人们相互认识,让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有时周末两家人还能约着一起出行。前段时间他升迁了,换了单位,我们两家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同事间的友情,实属难得,把握好分寸,那便是锦上添花。
你好,友情,你站在不近不远的位置,你又可近可远,触手可及,润物无声,怎一个“珍惜”二字了得?
2017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