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写给16岁少女温超超的悼亡词。
岁月长河里的惊鸿一瞥,却是人世间永远的诀别!相传苏轼的这首《卜算子》是为一痴情女子温超超所写,在清代词人沈雄的《古今词话·词话》中有这样的记载:“惠州温氏女超超,年及笋,不肯字人。闻东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听公吟咏,觉则亟去。东坡知之,乃曰:‘吾将呼王郎与子为姻。’及东坡渡海归,超超已卒,葬于沙际。公因作《卜算子》词。”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这时苏轼虽年近花甲,却已经名满天下了。
惠州监军有个漂亮清秀的女儿温超超,可谓大家闺秀,冰雪聪明,年方二八尚未嫁人,超超爱好诗词到了痴迷的地步,从小就拜读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并为他的才华而深深的折服,惊为天人仰慕已久!温超超听说自己的偶像苏大学士因乌台诗案被贬惠州之后悲喜交加,悲的是一代文豪苏轼如此凄惨被贬到了惠州这偏远乡镇,官职从知州降为了节度副使,官级由正四品降至正八品,落差不可谓不大。喜的是终于有机会见到自己心中的偶像了!虽然苏轼被贬至惠州之时已近花甲之年,正值16岁妙龄的温超超仍然觉得这是上天赐予她的机缘。
苏轼在惠州定居下来,他喜欢在屋里一边写诗一边吟诵,每当这时,温超超就偷偷的翻墙到苏轼的住处静静的站在窗外听苏轼吟诵诗文,苏轼察觉以后曾几度开窗都没有见到人,只见到一个芊芊素影翻墙而去,恰似飘渺孤鸿影。慢慢地时间久了,苏轼也知道了窗外那抹倩影就是温监军家的姑娘温超超。
苏轼本不是顽固不化之人,也不是不喜欢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可惜当下的情况不允许,还有之前不久苏轼才刚刚嘲笑了自己的老朋友同为词人的张先,张先在八十岁时,见到一个十八岁的女子,顿时春潮涌动,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十八岁,于是将此女子纳为妾侍并得意洋洋作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在张先作完此诗后,苏轼随即和诗回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海棠借指红颜,梨花对应白发,一语双关调侃老友真是老牛吃嫩草了!只是苏轼没想到这种好事有一天会轮到自己头上了,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再加上妻室(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和侍女王朝云)一同跟随而来,况且自己现在又是戴罪之身,被贬之人身世漂浮不定,经常不知道会被贬到什么环境恶劣的蛮荒之地,自己根本给不了超超稳定幸福的生活,不想耽误这位花季少女的一生,所以苏轼只有婉拒了这份良缘。
同时苏轼也被超超的这份痴情所感动,为了报答超超的一片真心,准备介绍一位王姓的名流才子给他,当然能被苏轼看上的才子,肯定也不是平庸之辈,可是当超超听说这事之后非常生气,当即写了首情诗送给苏轼“张公古来稀时尚纳妾,君年近花甲又当如何?吾与君神交久矣,唯愿与君携手夕阳之下”。超超的意思就是说苏轼你的好友张先都八十岁了还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你还不到六十岁呢,你怕什么呢?我温超超和你神交已久,心中早已把你当成我的夫婿,更不在乎你苏轼的年龄大小,也情愿和你一起浪迹天涯,与君携手夕阳西下!可见此时的超超是多么的痴情和无畏,全然不惧世俗的眼光,大有非苏轼不嫁的气魄和姿态!
人世间的情爱,最怕的就是痴心错付!超超坚信自己的真情定能打动苏轼,这位痴情的姑娘憧憬着未来能和苏轼花前月下吟诗作对,可对于超超姑娘的几次示爱苏轼最终也没有回应。可能两人真的是情深缘浅,真情总是被错过。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六月,苏轼以“琼州别驾”身份,贬谪海南,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州中和镇)安置。当时的儋州,处于中原文明之外,海外蛮荒之地,“非人所居”。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儋州比惠州更远更荒凉,不毛蛮荒之地!苏轼离开之后,超超伤心欲绝,从此以后沉默寡言,茶饭不思,最终超超相思成疾,没过多久,这位痴情的少女带着满腔的遗憾和对苏轼无限的眷恋郁郁而终。临死前超超流着眼泪叮嘱家人把坟设在城南沙丘,她要等着苏轼归来,至死超超都没放下这段感情,正应了那句话“红颜薄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