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到公众号一篇文章,题为《乌桕,为什么那么火》,文章分析了乌桕的各种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因为乌桕独特的观赏特性而频繁被网红示范区采用的案例。
翻看以往的文章,我竟然把最爱的乌桕“束之高阁”。今天我也蹭一蹭那篇文章的热度,说一说我的最爱——乌桕。
此间好景无人识,乌桕经霜满树红。乌桕本该那么火。
回想大学植物生理学课上,做了一个乌桕果实的标本,黑色的如豌豆大小的果实,被压实后,露出了小小的白白的蜡质的假种皮,当时只觉得这样的小白果挂在虽不粗壮却很有力的小枝上,特别苍劲,后来读到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才恍然,原来这样的苍劲形同梅花。
认识桕子之后,每次都要等到深秋挂果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乌桕。读研时,偶然一次深秋时节踏入了植物园的乌桕堤,蓝天下,绿水边,几株黝黑苍劲的树干上,彩叶挂满细细的枝条,近乎垂落至水面,仿佛在对镜贴花黄,我被这样的景色震撼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植物,苍劲与秀美兼具!
从此,乌桕便在我的植物世界里封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