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父母最烦恼的可能就是青少年的开始叛逆了,不但不听家长的话,反而看起来“对着”干。这个时候,孩子们往往也到了学业任务比较繁重的初中高中阶段,社会交往也比较深入。父母的烦恼也就来了。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是否会影响到学业?父母说什么都不听,在外面会不会结交不好的朋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呢?
一般来说,青年期叛逆开始于12- 18岁之间。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已经不是懵懂的儿童,但也还不是成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开始不同程度地探索一系列问题:我是谁?我究竟是怎么样的?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将如何对待我的生活?我有何与众不同?我怎么样才能独立并成功?
这些是青春期少年普遍共有的困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同一性问题。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青春期是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成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不受他人掌控的人,是每一个独立生命体内在的根本诉求,因此青春期少年往往希望通过自我探索去了解这些问题。
一旦这些探索没有与父母的意愿重合,往往就被视作叛逆,让人操心,不听话或者问题少年。一旦青少年的这些对自我的探索被看成是“叛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探索过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阻碍。
无法顺利完成自我同一性探索的青少年,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发展心理学家玛西娅根据个体在同一性形成过程中对自我的探索,以及探索过程中对自我能力边界的认知而达成的“承诺”(也就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反复的探索中明白自己真正能做到什么,想做什么),将同一性分成四种状态:
- 同一性早闭
个体对自我的兴趣的探索浅尝辄止,过早地接受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并且高度投入其中。例如,在大学毕业后面临找工作的难题时,个体没有考虑清楚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最后选择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家乡工作。
- 同一性完成
同一性完成是个体已经体验了探索,经历了探索后的失败和成功,对个人的能力、兴趣和志向有过充分的了解,并且仔细考虑过各种同一性问题,最终选择了自我投入的目标和方向,并对特定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做出了坚定、积极的自我投入后达成的状态。同一性完成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最佳状态。
- 同一性扩散
此类青少年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也没有进行各种生活上的尝试与选择,他们既不行动,也不积极探索,或认为这样做太危险,太困难。从而进入一种对生活丧失兴趣,迷茫空虚的状态。
- 同一性迟缓
是一种延迟处理同一性问题的状态,常常发生在青春期由于学业的高压,无暇进行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做出重要决策的时候往往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遇到挫折之后才开始重新认识自我。
有一句话说,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这就是对探索和承诺的最好解释。没有经过探索,没有真正在事上磨,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往往盲目自信自大。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哪怕经历失败和挫折,只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键盘侠、眼高手低等等,这些都是自我同一性探索不足带来的问题。孩子在探索中,在经历失败和成功中,才能确认自己的兴趣、志向和能力,为下一步真正成人和承担责任找到方向。
那青春期,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呢?难道就看着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管吗?
1、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明白“叛逆”不可怕,这是人的发展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叛逆是为了完成自我探索。支持孩子的各种自我探索。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广阔和磅礴的世界,不仅仅只是学业这件事。”你真的很幽默“、”你很会关心别人,真棒“、”你的房间真整洁“、”你画得真好“,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只盯着学业成绩,不仅仅给予孩子多元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也是自我探索,认识自我,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
3、这个时期,跟孩子的相处,要注意不要再使用说教的,指责的,唠叨的无效沟通,要给孩子有用的有益的建议。哪怕孩子不愿意听,在合理的边界内,也不妨支持孩子去探索。有时候,哪怕只是表示支持和鼓励就足矣。这个时候,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亲子关系越是和谐,孩子越愿意主动沟通、求助或者跟家长讨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从小形成的。这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牺牲亲子关系,关系永远先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