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Vol.27:人字拖与「认知资源」
2017.5.20
周六来上海参加BottleDream举办的「瓶行宇宙」,活动结束,我去和阿菜、衷声打招呼,他们见我第一反应是:果然你还是穿着拖鞋来的。这是个小小的调侃,一到夏天,「随易」和「人字拖」就成了某种标配组合。这时后面有个人兴奋地说了句:「穿人字拖的人都特别厉害」,周围人都乐了。我略带尴尬,没好意思回头。
关于「瓶行宇宙」我改天单独说(有挺多有意思的细节),今天先聊聊「人字拖」。
「穿人字拖的人都特别厉害」这句话虽然有点蠢萌,但其实背后一个藏得比较深的洞察:关于人的认知资源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投入产出比。
很多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常年保持同一个穿着打扮,乔布斯、扎克伯格、雷军、罗永浩——当然有公司PR为了保证稳定认知层面的考虑,但更多的则是个人的风格。忘了在哪本书里看的,扎克伯格每天都穿类似的衣服,目的其实是为了「不在衣着的选择上花费精力」。听起来好像有点难以理解,穿个衣服能花费什么精力。但人的「认知资源」是极度有限的,一天当中「认知资源」的总额也是有限的,对于创业者来说,更是有限。
我相信扎克伯格这么说,并不是想表达「琢磨穿着」会浪费很多精力,而更多的是一个对待自己「认知资源」的态度,以及是一个以点概面、概括性的举例。
这其实就是我所说的,关于认知资源的分配——对很多人来说,穿什么、吃什么等一些很「必要」的选择,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没太多收益的精力投入」,对他们来说,有更多投入产出更为划算的事情去等着占用自己的认知资源。
我把这个叫做「认知资源弃子」:明面儿上是放弃某个东西的权利,但整体则更为有利、有效率。「弃子」是围棋术语,指的是故意放弃一些棋子,来换取更大的好处。而这个好处往往是非可量化的,是从整体大局通盘考虑的。
说到这,顺便吐个槽。
「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常被人拿来说,翻译成另一个说法就是:从一个人的屋子、办公桌等生活细节,就能看出这个人能否成大事儿。把这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直接和房间的整洁程度挂钩。这句话在我看来,除了刺激到事业不成功或喜欢收拾屋子的人的G点外,基本没别的价值。
每个人的习惯都不同,强迫所有人屋子整洁,就相当于你认为「凌乱=灵感」从而要求所有人把自己办公桌弄凌乱一样,是一种粗浅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我来说,比如在家里用完剪刀,我当然可以把剪刀放回原处,但我就是喜欢去随手一扔。这与让我思考剪刀原来放在哪、我要现在放回去等一系列思维相比,后者就是我的「认知资源弃子」。
生活中的「安全感」或「安全区」其实也和「认知资源」相关。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有些固定的习惯,比如每天早上一杯咖啡、每天晚上固定吃什么、每天通勤路上如何打发时间等等。这些被人视为「安全感」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它们也为他节省了「认知资源」——你不需要去为很多事情做选择,让「习惯」去降低自己认知资源的消耗。
拐回人字拖。
我穿人字拖的原因很简单,不用天天洗袜子了,懒。当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在「每天穿什么」这个问题上花过多的认知资源。于是我一方面找到自己的穿着风格(带字文化衫+短裤+人字拖),另一方面让我这个形象在朋友面前之间形成固定认知,从而在彻底解决我在衣着打扮这点上的精力消耗和「选择成本」。
我举个例子你就更明白了。
同样是把「人字拖」当做个人标签,我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思路就是:买很多双不同款、各有特点的人字拖,然后每天精心挑选穿那个人字拖,甚至慢慢让朋友开始玩「随易明天会穿哪个人字拖、以及为什么」的游戏。但我没有选择这样的原因就是,我特么懒,不想在外表打扮上多花精力,精力都留着修饰我的内在美吧。
唉,人生艰难,也是别无选择。